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圣燕 1 ; 程隆基 2 ; 许凯 2 ; 蔡威 2 ; 江秀均 3 ; 白兴荣 3 ; 朱峰 3 ;
作者机构: 1.枣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2.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关键词: 桑褐斑病;桑褐斑壳丰孢菌;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克隆;表达时相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15-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CAMK)作为钙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蛋白,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为研究对象,利用反转录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pmcamk的序列全长,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pmcamk在桑褐斑壳丰孢菌侵染宿主后不同时期以及其分生孢子在水中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期深入了解桑褐斑壳丰孢菌Ca2+信号转导途径与孢子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camk的cDNA序列全长为1 422 bp,由1 221 bp的开放阅读框和201 bp的3′非翻译区组成,GenBank登录号为MK713976。pmcamk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0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45.5 kD,等电点为6.2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桑褐斑壳丰孢菌与小麦叶枯病菌的CAMK同源性最高,属于CAMKⅠ类群并且聚类在同一进化分支。在桑褐斑壳丰孢菌侵染桑树的早期阶段(0.25、 0.5、1 d),pmcamk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侵染后2、3、4、6 d其表达量逐渐下降。这与不同时间阶段桑褐斑壳丰孢菌在水中萌发过程中pmcamk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推测PmCAMK在桑褐斑病菌孢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桑褐斑病叶的营养成分变化及对家蚕的健康效应分析. 江秀均,柴建萍,陆鹏飞,谢道燕,苏振国,白兴荣. 2019
[2]云南省主要蚕区在晚霜危害下桑褐斑病发生情况调查. 谢道燕,柴建萍,田梅金,杜伟,郭石生,高东芬,饶正荣,杨曙光,洪正杰,张云波,陈松. 2011
[3]基于ISSR标记的云南桑褐斑壳丰孢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秀均,倪婧,李镇刚,杨振国,苏振国,柴建萍. 2021
[4]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在云南省不同地域桑园的发生危害及防控要点. 柴建萍,余凌,谢道燕,高东芬,郭石生,饶正荣,杨曙光,洪正杰,张云波,陈松. 2011
[5]云南蚕区主要桑树品种褐斑病感染率调查及原因分析. 冉瑞法. 2008
[6]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以离体叶片接种测定致病性的方法. 江秀均,柴建萍,占世丰,杨振国,谢道燕,倪婧,达爱斯,罗雁婕. 2015
[7]云南蚕区采集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江秀均,钟健,柴建萍,苏振国,黄俊荣,白兴荣. 2016
[8]几种生物杀菌剂对桑褐斑病的田间防效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江秀均,苏振国,杨振国,谢道燕,李克花,柴建萍. 2024
[9]滇龙胆GrWRKY5基因的克隆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王彩云,李富生,李涛,李彩霞,张晓东,王元忠. 2015
[10]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cerOBP14的克隆及时空表达. 杜亚丽,张中印,潘建芳,王树杰,杨爽,赵慧婷,姜玉锁. 2016
[11]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AcerOr167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杜亚丽,潘建芳,王树杰,杨爽,赵慧婷,姜玉锁. 2017
[12]桑树几丁质酶基因Machi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肖圣燕,朱峰,冉瑞法,李镇刚,张永红,邵榆岚,唐芬芬,白兴荣. 2019
[13]琥珀蚕胆绿素结合蛋白基因AaBP-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琼艳,陈安利,钟健,刘增虎,廖鹏飞,杨伟克,董占鹏. 2019
[14]琥珀蚕丝腺转录因子基因AaSGF-1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组织表达分析. 李琼艳,陈安利,荀利杰,刘增虎,廖鹏飞,杨伟克,董占鹏. 2021
[15]非洲菊CAD基因的克隆及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 郭烨,李绅崇,王星淇,樊玥,武欢,卢珍红,杨春梅,程春振. 2021
[16]蒜芥茄PR-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程捷,张涵雪,蔚亚楠,尹梦莹,董相书,吴丽艳,杜光辉. 2023
[17]苦荞漆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晓琳,段迎,蔡苏云,贺润丽,尹桂芳,王艳青,卢文洁,孙道旺,王莉花. 2022
[18]紫娟茶树bHLH转录因子MYC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曲浩,刘悦,孙云南,尚卫琼,田易萍,陈林波. 2020
[19]茶树冷诱导基因RAV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陈林波,李叶云,王琴,高永亮,江昌俊. 2010
[20]峨眉蔷薇Ro-DREB1C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周宁宁,王俊云,李淑斌,陈敏,张颢,王其刚.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紫外线照射参数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灭活效果研究
作者:邵榆岚;张永红;李玲利;范仕弘;张一川;苏振国;白兴荣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紫外线;灭活;防控
-
7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家蚕结茧性能的影响
作者:杨振国;谢道燕;柴建萍;江秀均;李玲利;邵榆岚;白兴荣
关键词: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虫剂;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家蚕;结茧
-
云南不同蚕区僵蚕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研究
作者:江秀均;李玲利;柴建萍;李克花;倪婧;白兴荣
关键词:家蚕;僵病;分离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致病力
-
桑园及周边禁止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调查
作者:杨振国;谢道燕;白兴荣
关键词:桑园;家蚕;农药;禁止使用
-
噻虫嗪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作者:杨振国;谢道燕;李玲利;邵榆岚;白兴荣
关键词:噻虫嗪;家蚕;残留;毒性
-
吡丙醚复配剂对家蚕结茧性能的影响
作者:杨振国;谢道燕;李玲利;邵榆岚;苏振国;柴建萍;江秀均;倪婧;白兴荣
关键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吡丙醚;家蚕;联合毒性
-
乙唑螨腈、丁氟螨酯和腈吡螨酯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杨振国;谢道燕;柴建萍;江秀均;倪婧;李玲利;邵榆岚;白兴荣
关键词:乙唑螨腈;丁氟螨酯;腈吡螨酯;家蚕;急性毒性;结茧性能;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