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番华彩 1 ; 郭志祥 2 ; 白亭亭 2 ; 徐胜涛 2 ; 杨佩文 2 ; 尹可锁 2 ; 郑泗军 2 ; 潘艳华 2 ; 李迅东 2 ; 曾莉 3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多主棒孢菌;生物学特性;云南省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481-4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 H 6~8内生长,最适p 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 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 相关文献

[1]嘧菌酯与三唑类农药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尹可锁,郑毅,常仕代,李福忠,李迅东. 2013

[2]香蕉叶斑病防控药剂及关键施用期的综合效应分析. 尹可锁,郑泗军,徐胜涛,白亭亭,杨宝明,郭志祥,番华彩,曾莉,黄玉玲,李永平,李迅东. 2019

[3]香蕉棒孢霉叶斑病菌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番华彩,郭志祥,白亭亭,徐胜涛,尹可锁,杨佩文,郑泗军,李迅东,曾莉. 2018

[4]云南野生稻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A戴陆园^B1^D1%^A吴丽华^B2^D1%^A王琳^B3^D1%^A杨庆文^B4^D2%^A汤翠凤^B5^D1%^A余腾琼^B6^D1. 2003

[5]云南蚕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首要技术障碍. ^A储一宁^B1%^A冉瑞法^B2%^A王燕^B3%^A黄孝俊^B4. 2004

[6]云南三种野生稻原生境伴生植物的调查及比较分析. ^A王琳^B1^D1%^A戴陆园^B2^D1%^A吴丽华^B3^D1%^A杨庆文^B4^D2%^A汤翠凤^B5^D1%^A余腾琼^B6^D1%^A杨晓洪^B7^D3. 2003

[7]云南省立体气候与桑树品种合理选用. 储一宁.

[8]云南省农科院2004~2005季冬作马铃薯育种进展. 隋启君,白建明,杨万林,杨丽英. 2005

[9]云南省最早的蚕丝股票和蚕种检验合格证标签. ^A储一宁^B1%^A黄孝俊^B2. 2004

[10]桑树旋肥技术及注意事项. 李玲利,李刚,罗坤,杨卫. 2007

[11]昆明市双哨乡户级庭园植物多样性分析. 伍少云,张宗文,Bhuwon R.Sthapit,游承俐,李云,戴陆园. 2004

[12]云南省洱海北部地区农田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的补偿政策. 程磊磊,尹昌斌,胡万里,周颖. 2011

[13]纤维用亚麻新品种"云亚1号". 杜刚,刘其宁. 2010

[14]云南稻种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李自超,张洪亮,曾亚文,申时全,孙传清,王象坤. 2001

[15]云南省农作物遗传资源现状. 戴陆园,王平盛,叶昌荣,余腾琼,徐福荣. 2001

[16]香蕉优质新品种-河谷青. 黄文静(等). 2012

[17]几个贵州杂交油菜新品种在云南的表现. 符明联,吴建华,丁丽珍. 2002

[18]云南发展亚麻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刘其宁,赵振玲,杜刚,吴学英. 2007

[19]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云南省农村循环经济研究. 李社萍,宁波. 2012

[20]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叶昌荣,戴陆园.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