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豆间作模式下幅宽和玉米密度配置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代希茜 1 ; 詹和明 2 ; 赵银月 2 ; 王铁军 3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间作大豆;幅宽;密度;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39-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优化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幅宽和玉米密度进行组合配置,研究采用幅宽和玉米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试验设置1.8 m(W1)和2 m(W2)2种幅宽水平和5万株/hm~2(D1)、5.5万株/hm~2(D2)、6万株/hm~2(D3)3个密度梯度。【结果】与1.8 m幅宽处理(W1)相比,2 m幅宽(W2)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单穗干重增加,秃尖率降低;大豆分枝结荚数、分枝粒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及玉豆总产分别提高4.1%、12.4%和5.1%;各密度水平间,以高密度(D3)玉米产量和玉豆总产最高,大豆产量以低密度(D1)最高,其中2 m幅宽(W2)下,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和玉豆总产比1.8 m幅宽(W1)分别增加4.3%、22.3%和4.6%。【结论】玉米密植(D3)会导致大豆产量降低,但增加幅宽能促进大豆产量形成。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的产量,2 m幅宽(W2)和密植(D3)有利于玉米产量和玉豆间作体系总产的提高。

  • 相关文献

[1]云南省玉米杂交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汪燕芬,田俊明,詹各明,张培高,陈洪梅,黄云霄,段智利,吕宏斌,严富民,番兴明. 2008

[2]小麦新品种云麦73丰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王志龙,乔祥梅,王志伟,程加省,杨金华,程耿,黄锦,于亚雄. 2018

[3]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谭静,陈洪梅,韩学莉,段智利,汪燕芬,番兴明. 2009

[4]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杨金华,于亚雄,刘丽,程耿,胡银星,程加省. 2008

[5]小麦新品种云麦72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王志龙,乔祥梅,王志伟,程加省,杨金华,程耿,黄锦,于亚雄. 2019

[6]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云南田麦新品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黄锦,程加省,王志伟,乔祥梅,杨金华,程耿,胡银星,谭泽林,李菊湘. 2014

[7]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杨从党,袁平荣,周能,朱德峰,杨爱兵,郑学玉,黄庆宇,应继锋. 2001

[8]云南省不同环境对二棱大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杨金华,于亚雄,刘丽,程耿,胡银星,程加省. 2007

[9]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袁平荣,孙传清,杨从党,周能,应继峰,S.Peng,王象坤. 2000

[10]小麦新品种云麦68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黄锦,乔祥梅,程加省,王志伟,宁波,谭泽林,于亚雄. 2013

[11]云南省不同环境对CIMMYT二棱大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程耿,胡银星,程加省. 2007

[12]不同生态环境下播期和播种密度对早秋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程加省,王志龙,乔祥梅,王志伟,杨金华,程耿,黄锦,于亚雄. 2019

[13]不同干燥方法对三七药材外观性状与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 刘勇,徐娜,陈骏飞,杨野,肖红伟,雷咪,陈美兰,刘大会. 2019

[14]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 杨丽云,杨少华,赵菊,陈翠,侯志江,徐中志. 2017

[15]西南区油菜品种早熟适宜机收特性评价及适宜密度筛选. 原小燕,符明联,李根泽,李庆刚,张美玲,董云松,唐容,付绍红,林权,殷家明. 2020

[16]氮钾肥用量和栽培密度对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3产量的影响. 李燕山,姚春光,卢丽丽,尹自友,杨琼芬,白建明,隋启君. 2012

[17]不同密度对玉米会单4号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康平德,徐中志,袁理春,李飞,赵琪. 2007

[18]4个栽培密度对6个马铃薯基因型微型薯繁育种薯的影响. 梁淑敏,李燕山,杨琼芬,王颖,白建明,李先平,姚春光,潘哲超,孙文祥,隋启君. 2017

[19]行距配置和密度对云薯401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燕山,普红梅,姚春光,杨琼芬,隋启君,白建明. 2014

[20]罗平小黄姜栽培密度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葛丽清,申恩情,李朝莲,刘杰,李向东.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