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塔 1 ; 杨丽娥 2 ; 杨晓梦 2 ; 普晓英 2 ; 李霞 2 ; 官秀娇 1 ; 杨砚斌 1 ; 杨加珍 2 ; 和习琼 3 ; 曾亚文 1 ;

作者机构: 1.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3.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间作;大麦;抗氧化酶;棱型;用途类型;分蘖期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82-90

摘要: 为探究间作对分蘖期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64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揭示分蘖期大麦苗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棱型、不同用途类型间的大麦苗4个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大麦SOD(1609.31U/g)、CAT(159.16U/g)、POD(334.70U/g)、PPO(102.30U/g)活性显著高于单作,且单作、间作下不同品种间4个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棱型间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单作模式下多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低;不同类型大麦间作模式下啤酒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高,青稞品种次之,饲料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低。用隶属函数法对间作模式下大麦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啤麦MF20-5、宽颖大麦、MF20-16等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前10的品种(系),作为与马铃薯间作下抗氧化性强的云南大麦品种(系)。

  • 相关文献

[1]小麦、大麦与蚕豆间作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周敏,郑毅. 2008

[2]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郑毅,周敏. 2009

[3]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周绍松,周敏,李永梅,郑毅. 2008

[4]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杨金华,于亚雄,刘丽,程耿,胡银星,程加省. 2008

[5]割苗期对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杜娟,杨晓梦,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杨树明,陈晓艳. 2015

[6]不同生态区温度差异与水稻产量因子的关系. 杨从党,朱德峰,KwakKangsu,孙有泉,YangYunho,袁平荣,周能,周玉萍,贺庆瑞. 2003

[7]甘蔗家系苗期根系性状及与地上部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赵丽萍,刘家勇,覃伟,吴转娣,赵俊,杨昆,赵培方. 2014

[8]低磷氮胁迫对大麦抽穗期的影响. 普晓英,曾亚文,杨涛,杜娟,杨树明,赵春艳. 2010

[9]高密度高氮肥对大麦白粉病抗病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杜娟,王建军,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杨树明. 2010

[10]基于LCA的不同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及温室效应研究. 耿川雄,任家兵,马心灵,龙光强,鲁耀,汤利. 2020

[11]甘蔗间作种植方式研究进展. 崔雄维,张跃彬,刘少春,郭家文. 2009

[12]不同问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 许燕,孙云南,肖星,汪云刚. 2012

[13]分室磷添加下菌根对滇池流域红壤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付先恒,年夫照,谷林静,夏运生,张丽,徐刚,刘大会. 2015

[14]间作带型、宽窄行与密植对玉米和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原小燕,张云云,符明联,陆建美,王建丽,罗金超,刘珏,赵凯琴,田正书. 2018

[15]阳荷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徐杰,袁理春,石瑶,孙宏伟,张云波,周琼,宁德富. 2024

[16]豆科与禾本科牧草间作的生长互作效应及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德,龙会英,金杰,樊博,赵秀梅,韩学琴. 2018

[17]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的筛选. 赵银月,黄国贤,詹和明,代希茜,王铁军. 2017

[18]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 代希茜,詹和明,崔兴洪,赵银月,单丹丹,张亮,王铁军. 2019

[19]玫瑰与烟草间作对烟叶蛋白质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徐洁,余萍,董超,朱海滨,张静,杨义,罗云,姚春馨,陶南. 2016

[20]甘蔗间种马铃薯对产质量和综合效益的影响. 刀静梅,刘少春,樊仙,张跃彬,郭家文,李如丹,高欣欣.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