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田、地2种栽培方式对大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志龙 1 ; 杨金华 1 ; 于亚雄 1 ; 乔祥梅 1 ; 王志伟 1 ; 程加省 1 ; 程耿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云南;大麦;栽培方式;品质

期刊名称: 大麦与谷类科学

ISSN: 1673-6486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25-29

摘要: 为了研究云南田、地2种栽培方式对大麦主要品质的影响,选取11个大麦品种分别采用田、地2种方式种植,在收获之后,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大麦籽粒水分、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含量。分析表明,所有参试大麦品种籽粒的水分、淀粉含量均是田栽培方式比地栽培方式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则是田栽培比地栽培高;除云大麦9号田栽培的粗纤维含量比地栽培的高外,其他品种均是田栽培的粗纤维含量比地栽培的低。田、地2种栽培方式对大麦籽粒水分、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含量均达极显著影响(P <0.01);田、地2种栽培方式下,六棱和二棱大麦的水分、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P <0.01),其中六棱大麦这2种栽培方式籽粒淀粉含量达显著差异(P <0.05),二棱大麦籽粒淀粉含量达极显著差异(P <0.01);栽培方式和棱型均对大麦品质性状有较大影响。

  • 相关文献

[1]不同栽培方式对大麦叶片性状的影响. 杨金华,程加省,于亚雄,许云祥. 2010

[2]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丁明亮,赵佳佳,周国雁,李宏生,崔永祯,赵红,伍少云,杨木军,郑军,李绍祥. 2018

[3]云南不同生态环境对硬粒小麦品质的影响. 于亚雄,杨金华,陈坤玲,徐俊萍,刘丽. 2001

[4]云南茶种资源主要性状鉴定和评价利用. 王平盛,许玫. 1998

[5]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丁明亮,赵佳佳,周国雁,李宏生,崔永祯,赵红,伍少云,杨木军,郑军,李绍祥. 2018

[6]“红阳”猕猴桃在云南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李林,李庆红,苏俊,陈霞,范建成,李自生,舒群. 2017

[7]大叶茶毛尖型名优绿茶做形及干燥技术研究. 梁名志,浦绍柳,王琳. 2001

[8]CTC红碎茶加工工艺. 何青元,罗琼仙. 2001

[9]提高云南烘青毛茶品质的加工技术初探. 浦绍柳,梁名志,孙荣琴. 2002

[10]金沙江两岸冷凉山区作物多样性栽培方式研究. 张艳芳,和丽荣,蔡长树,陶琼,李向东. 2016

[11]山旱地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天薯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颉炜清,李燕山,王鹏,郭天顺,李芳弟,何二良,吕汰. 2014

[12]生态环境和栽培方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于亚雄,杨延华,陈坤玲,刘丽,杨金华,胡银星,徐俊萍,程耿,余荣芝. 2001

[13]大麦弱苗死苗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宗兴梅,和立宣,李双情,刘继学,杨尚琼,程加省. 2016

[14]红外光谱技术在滇龙胆栽培方式选择上的应用. 米丽菊,张霁,左智天,王元忠,李富生. 2017

[15]云南发展观光农业的对策初探. 钱建宁. 2002

[16]云南甘蔗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范源洪,陈跃,杨清辉,张跃彬,陈学宽,吴才文. 2004

[17]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 张仲凯,丁铭,方琦,彭潞波,张丽珍,赵永昌. 2002

[18]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 杨万林,隋启君. 2005

[19]云南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建设探讨. 李露,钱金良,刘振环. 2001

[20]云南反季马铃薯产业发展及育种对策. 杨万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