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永杰 1 ; 王孟来 1 ; 肖亚楠 1 ; 陈赐云 1 ; 武建林 1 ; 耿川雄 1 ; 扶艳艳 1 ; 施文庆 1 ; 杨科 1 ; 王自全 1 ; 杨景华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陆良分公司

关键词: 改性磷尾矿粉;磷素;酸性土壤;土壤团粒结构;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14 期

页码: 64-6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玉米田间试验,研究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磷尾矿的合理利用以及酸性红壤农田防治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供试玉米试验地位于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镇,设置如下处理:(1)当地习惯施肥(CK);(2)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3000 kg/hm2(T1);(3)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6000 kg/hm2(T2);(4)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9000 kg/hm2(T3);(5)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2000 kg/hm2(T4);(6)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5000 kg/hm2(T5),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玉米产量和pH、有机质、交换性钙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最高提高了23.20%,显著降低了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Al3+含量和有效锰含量,最高分别降低了79%、70%和29.18%;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钙,较CK,最高显著提升了38.19%;施用改性磷尾矿粉的百粒重最高较CK处理提高了4.03%,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改性磷尾矿粉可通过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交换性钙来消减土壤酸化,不同施用量的改性磷尾矿粉对土壤和玉米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施用6000 kg/hm2的改性磷尾矿粉(T3处理)是最优的施肥方案,它可以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 相关文献

[1]酸性土壤在改良条件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雷宏军,朱端卫,刘鑫,周文兵,洪丽芳. 2004

[2]施用石灰对酸性土壤上蚕豆生长的影响. 雷宏军,朱端卫,刘鑫,周文兵,耿明建,刘武定,洪丽芳. 2003

[3]甘蔗新品种种植模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樊仙,张跃彬,石红军,郭家文,白志刚,李春燕. 2016

[4]氮肥在陆稻上的施用量研究初报. 闻禄,胡风益,何忠兰,林维胜,陶大云. 2006

[5]控释尿素对云南旱地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尹梅,王贵宝,陈华,陈检锋,苏帆,付利波,任石所,张勤斌,黄惠. 2015

[6]氮磷钾在甘蔗体内的积累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郭家文,张跃彬,崔雄维,刘少春,刀静梅,樊仙. 2012

[7]云南省玉米杂交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汪燕芬,田俊明,詹各明,张培高,陈洪梅,黄云霄,段智利,吕宏斌,严富民,番兴明. 2008

[8]减施肥料对不同前茬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 段四喜,聂吉梅,刘燕,阕劲松,李忠环,杨正权,秦春丽,赵正雄. 2015

[9]重金属铜在甘蔗体内的吸收及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郭家文,崔雄维,张跃彬,刘少春. 2010

[10]钙镁比调控对烟叶产量、化学品质及镁吸收的影响. 鲁耀,郑波,段宗颜,胡万里,殷寿安,邱学礼. 2010

[11]粤糖甘蔗新品种高产种植模式研究. 樊仙,张跃彬,郭家文,石红军,李春燕,白志刚. 2015

[12]增加土壤温度对高海拔生态区水稻分蘖成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景蕻,李刚华,杨从党,王绍华,刘正辉,王强盛,丁艳锋. 2010

[13]不同施氮水平对云蔗03-19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樊仙,刀静梅,时利明,刘少春,高欣欣,张跃彬. 2013

[14]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施用配比对烤烟‘K326’产质量的影响. 胡保文,赵文军,薛开政,冯瑜,杨继周. 2016

[15]施肥和覆盖地膜对福田河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刘大会,郭兰萍,朱端卫,黄璐琦. 2009

[16]生姜地耐迟播油菜品种的筛选. 李庆刚,熊琼,张云云,雷丽仙,周翠萍,张美玲,彭钰,雷元宽. 2019

[17]施用万物生对当归品质的影响. . 2019

[18]减量分施钾肥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尹梅,曾庆凤,张琼,侯俊,张发奎,陈华,陈检锋,王志远,付利波,苏帆. 2018

[19]种植密度与肥料配比对‘云油杂12号’相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田正书,赵凯琴,贺斌,张云云,董云松,铁琳梅,刘亚俊,刘应楠,谷源,符明联. 2018

[20]不同基因型马铃薯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差异. 张磊,邓丽红,徐宁生,潘哲超,李燕山,杨琼芬.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