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在云南的应用与评价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杨木军

作者: 杨木军 1 ; 顾坚 1 ; 周金生 1 ; 田玉仙 1 ; 刘琨 1 ; 李绍祥 1 ; 李政芳 1 ; 杨和仙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

关键词: 小麦;杂种优势;温光敏核不育系;技术评价

会议名称: 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235-241

摘要: 过去40年中,国内外先后建立了多种技术体系来利用小麦的杂种优势.评价一种技术体系是否具有衫价值或潜在利用价值,最根本的是杂交种的优势、纯度和成本.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是我国自主发明,也是目前进展最快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之一.过去9年的研究与应用实践证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是目前最适于云南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具有明显的衫价植和应用前景.

分类号: S512.1`S503.51

  • 相关文献

[1]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技术研究进展. 杨木军,顾坚,田玉仙,李绍祥,刘琨,杨和仙,周金生. 2003

[2]适于高原气候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顾坚,杨木军,田玉仙,李绍祥,周金生,刘琨,杨和仙,李政芳,石星程,杨寿春. 2002

[3]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及其衍生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田玉仙,李宏生,顾坚,杨木军,赵红. 2012

[4]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研究初报(英文). 李宏生,丁明亮,顾坚,田玉仙,赵红,吴绍柱,杨素梅,杨和仙,李绍祥. 2015

[5]适于高原气修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顾坚,石星程. 2002

[6]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研究初报. 李宏生,丁明亮,顾坚,田玉仙,赵红,吴绍柱,杨素梅,杨和仙,李绍祥. 2014

[7]两种类型蓖麻杂交种杂种优势的分析. 白建明,徐春霞,王树彦,李心文. 2009

[8]贵州高原粳稻利用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Ⅲ.抽穗期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陶大云,马达鹏,娄义龙. 1990

[9]香料烟重要性状杂种优势表现. 张晨东,张红梅,孔垂思. 2017

[10]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占新春,阮新民,孙传清,何立斌,孙明. 2001

[11]基于6个玉米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研究. 张全艳,丛一宁,张培高,徐春霞,王晶,刘丽. 2022

[12]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番兴明,陈洪梅,谭静,杨峻芸. 2003

[13]基于六个高代回交群体玉米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张全艳,杨得正,张培高,徐春霞,王晶,刘丽. 2022

[14]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陈洪梅,番兴明. 2001

[15]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段智利,杨晓婷,陈洪梅,希从芳,汪燕芬,王晶,李建宾. 2017

[16]利用SSR分析滇型杂交稻亲本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李亚莉,马继武,杨晓曦,许明辉,赵丰萍. 2012

[17]云南野生甘蔗血缘后代抗旱性鉴定分析研究. 桃联安,楚连璧,杨李和,经艳芬,安汝东,董立华,周清明,段惠芬. 2006

[18]组培固定番茄杂种优势优化体系的建立. 高玉蓉,刘振国,和江明,李卫芬,朱莉. 2017

[19]饲料大麦F_1代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曾亚文. 1996

[20]籼型杂交稻单株产量配合力分析与优势组合选育. 李社萍,杨久,程在全,罗利军,刘国兰,刘晓利,张云,李华慧.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