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杨从党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关键词: 作物栽培;栽培技术;生态环境
会议名称: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21-25
摘要: 作物栽培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连结生物体与环境因素的纽带,也是作物能够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关键。离开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再好的作物品种也很难发挥其优良特性。农业部2004年做过一次调查,种植同样一个品种,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其产量差异可达到30%以上,可见技术效应相当可观。作物栽培的研究领域宽广,涉及因子复杂,是一项综合、系统的技术工程,只有把作物、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充分挖掘作物的优良特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
分类号: S31`S181
- 相关文献
[1]滇东北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杜彬,金本启,杜琼,(此夕)金,杨红均. 2010
[2]不同基因型粳稻籽粒产量与功能成分的生态变异. 杨树明,夏小环,赵旭,方晓东,杜娟. 2012
[3]热带亚热带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云南立体生态环境互作分析. 蒋辅燕,徐春霞,陈洪梅,张培高,汪燕芬,姚文华,罗黎明,王晶. 2021
[4]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人文途径. 朱红业,张映翠,沈琼,杨清. 2002
[5]西部民族地区跨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的逻辑理路. 龙丽波,李梁. 2021
[6]云南不同生态环境对硬粒小麦品质的影响. 于亚雄,杨金华,陈坤玲,徐俊萍,刘丽. 2001
[7]中国云南稻作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讨(英文). 曾亚文,杜娟,普晓英,罗曦,杨树明,杨涛. 2012
[8]云南古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刘德和,殷丽琼,宋维希,肖星,夏锐. 2013
[9]云南低纬高原不同生态环境与小麦品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于亚雄,陈坤玲,刘丽,杨金华,胡银星,徐俊萍,程耿,余荣芝,杨延华. 2001
[10]生态环境和栽培方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于亚雄,杨延华,陈坤玲,刘丽,杨金华,胡银星,徐俊萍,程耿,余荣芝. 2001
[11]云南低纬高原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硬度的影响研究. 刘丽,于亚雄,郭世华,胡银星,杨金华,程耿. 2006
[12]元谋干热河谷肉山羊圈舍优化设计与实践. 何光熊,史亮涛,潘志贤,范建成,蔡兴阳,邵庆勇. 2015
[13]浅议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拜得珍,潘志贤,纪中华,杨艳鲜,方海东,廖承飞. 2006
[14]蔗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生态环境及甘蔗产量的影响. 赵丽萍. 2014
[15]羊肝菌发生区气候土壤生态环境研究. 赵永昌. 1998
[16]不利气象条件对魔芋生产影响的研究. 郭菊馨,高辉,陈龙庚,董坤,卢俊. 2012
[17]滇西北梨野生资源考察初报. 曹玉芬,李坤明,王昆,刘凤之,胡忠荣,马智勇. 2006
[18]大麻的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辛培尧,罗思宝,杨明. 2007
[19]浅谈密植丰产桑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骆红莲,吴银吉. 2013
[20]云南省冬作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初探. 李明福,张磊,王颖,潘哲超,徐宁生.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云南保山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
作者:秦得强;吴永丽;李贵勇;杨从党;罗雁婕;沈云峰;何成兴;吴文伟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性信息素;赤眼蜂
-
云南旱直播稻田土壤封闭除草剂的筛选
作者:朱海平;王耀伟;李如会;田淑玲;欧阳怡平;李秉菊;杨从党
关键词:水稻;除草剂;除草效果;产量;效益
-
大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培肥和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贵勇;朱海平;夏琼梅;龙瑞平;邓安凤;杨久;朱建宇;杨从党
关键词:大蒜秸秆还田;土壤培肥;杂交水稻;产量
-
杂交玉米良禾367不同叶龄施氮效应研究初探
作者:罗萍;刘曜榕;王怀义;滕松;高永贵;岳超;杨从党;李刚华
关键词:良禾367玉米;叶龄模式;精确定量施氮技术;产量;产值
-
水旱轮作下穗肥氮用量对机插粳稻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龙瑞平;张朝钟;戈芹英;万卫东;王勤;李贵勇;夏琼梅;朱海平;杨从党
关键词:水旱轮作;水稻;穗氮;群体特征;经济效益
-
杂交水稻氮高效育种方法创建及品种选育与节肥栽培规律
作者:徐富贤;蒋鹏;孙永健;张巫军;曹厚明;张林;冯泊润;杨从党;李敏;曾正明;郭晓艺
关键词:
-
优质稻云恢290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罗萍;凌启鸿;刘曜榕;王怀义;杨从党;李刚华
关键词:水稻;叶龄模式;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精确定量灌溉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