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稀土元素镧对黄花蒿光合作用及青蒿素积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周洁

作者: 周洁 1 ; 张霁 2 ; 黄璐琦 1 ; 郭兰萍 1 ; 李耿 3 ; 杨光 1 ; 赵曼茜 1 ;

作者机构: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昆明 650223

3.中日友好医院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29

关键词: 黄花蒿;镧元素;光合作用;青蒿素;药用植物

会议名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09中药与资源保护及健康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主办单位: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页码: 188-191

摘要: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稀土元素镧对黄花蒿植株光合作用及青蒿素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量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采用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Fv/Fm、Fv/Fo等荧光参数,采用LIPLC法测定青蒿素含量,使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不同浓度LaC13处理22 d,黄花蒿地上部分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变化;20~80μm/L LaCl3处理促进青蒿素积累,而160μm/L处理抑制其积累;20~80μm/L LaCl3处理表现出促进Pn的优势,而160μm/L处理Pn低于对照;20~80μM/L处理后2 d,Fv/Fm、Fv/Fo显著提高,160μM/L处理2 d,Fv/Fm显著提高,、Fv/Fo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适宜浓度(20~80μM/L)LaCl3可促进黄花蒿体内青蒿素积累及提高Pn,其导致Pn提高可能与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PS Ⅱ潜在活性的提高有关。

分类号: S567.219

  • 相关文献

[1]稀土元素镧对黄花蒿光合作用及青蒿素积累的影响. 周洁,张霁,郭兰萍,李耿,杨光,赵曼茜,黄璐琦. 2010

[2]黄花蒿开花诱导与青蒿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关系研究. 郑丽屏,田浩,赵培飞,王剑文. 2016

[3]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技术研究. 高俊燕,杨丽英,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彭满秀,严世武,李绍平. 2010

[4]云南栽培黄花蒿最佳采收期确定及干燥方法研究. 谷安宇,李绍平,杨丽英,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 2008

[5]黄花蒿良种选育和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杨丽英,李绍平,董志渊,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 2009

[6]稀土元素镧对黄花篙光合作用及青篙素积累的影响. 周洁,张霁,郭兰萍,李耿,杨光,赵曼茜,黄璐琦. 2010

[7]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刘大会,杨美权,邵爱娟,王晓,黄璐琦,唐仕欢,金航,范正华. 2010

[8]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杨美权,刘大会,邵爱娟,金航,王晓,范正华,黄璐琦. 2010

[9]黄花蒿主要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 杨丽英,李绍平,董志渊,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 2009

[10]黄花蒿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李云寿,唐绍宗,邹华英,汪禄祥,杨益章,李晚谊,纳晓燕,佴注. 2000

[11]不同密度五种植物对薇甘菊幼苗的竞争效应.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申时才,张玉华. 2011

[12]黄花蒿叶片氮磷钾吸收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韦美丽,陈中坚,黄天卫,孙玉琴,李绍平,谷安宇. 2008

[13]云南气候条件下黄花蒿种子生物学测定. 韦美丽,黄天卫,孙玉琴,李绍平,陈中坚. 2009

[14]黄花蒿氮、磷、钾、钙、镁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杨美权,刘大会,邵爱娟,陈美兰,金航,杨野. 2013

[15]盐胁迫对黄花蒿生长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郁霄,潘魏松,田浩,王剑文. 2015

[16]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李绍平,杨丽英,董志渊,李林玉,王馨,杨斌,严世武. 2009

[17]黄花蒿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杨丽英,李绍平,谷安宇,李林玉,王馨,杨斌,严世武. 2008

[18]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生态条件下黄花蒿中青蒿素量的动态变化. 李绍平,谷安宇,杨丽英,王馨,施跃芬,严世武,李林玉,高俊燕. 2007

[19]药用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受控实验. 周洁,郭兰萍,张霁,杨光,赵曼茜,黄璐琦. 2010

[20]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黄酮类成分合成的影响. 刘大会,郭兰萍,黄璐琦,金航,刘伟,朱端卫.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