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切花月季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Zhang Hao

作者: Zhang Hao 1 ; 张灏 1 ; 晏慧君 1 ; Yan Hui-jun 1 ; Wang Qi-gang 1 ; 王其刚 2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0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

关键词: 切花月季;种质资源;杂交育种;分子辅助育种;繁育技术

会议名称: 首届中国月季产业高峰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花卉协会`四川省花卉协会

页码: 00000034-00000040

摘要: 月季是世界第一大切花,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近15年,我国特别是云南的切花月季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相应的生产技术,制约了我省切花月季产业整体效益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国家及省各类项目的支持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围绕增强切花月季白粉病抗性、丰富花香和花型、提高育种效率、构建适合本地的生产配套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在前期系统开展月季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深入发掘了抗白粉病、花香和花型三个重要园艺性状,克隆相关基因9个及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11个,为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培育具有优异性状的切花月季新品种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探明了切花月季杂交不亲和的成因,提高了授粉效率;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预防果实腐烂,提高了切花月季杂交座果率;摸清了杂交种子低温春化最佳环境条件,提高了萌发率;完成配组杂交2695个组合,累计采收杂交种子85万粒,获得杂交实生苗47万株,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切花月季育种基地;采用杂交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创制出45个优异种质.在切花月季优质种苗低耗高效繁育技术、切花月季营养枝和花枝培养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构建起一套适用于国内现有生产条件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对切花月季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分类号: S685.12:S603

  • 相关文献

[1]滇南野生长果桑种质资源考察及繁育技术研究. 储一宁,吕志强,杜伟,计东风. 2012

[2]不同处理对切花月季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乐有章,曹桦,陈志伟. 2009

[3]切花月季新品种‘云玫’和‘云粉’. 李树发,张颢,唐开学,陆琳,王继华,瞿素萍,郑凌,王丽花,李涵,张婷,鄢波,邱显钦. 2007

[4]切花月季杂交结实性研究. 张颢,唐开学,李树发,陆琳,李涵,郑凌. 2006

[5]切花月季~(60)Coγ辐照诱变育种初报. 李树发,张颢,邱显钦,葛红,蹇洪英,王其刚,晏慧君,唐开学. 2011

[6]药渣在切花月季生产中的应用. 周艳,王其刚,陆叶,黄承玲,储蓉,任启飞,周洪英. 2013

[7]折枝方法对切花月季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李树发,张颢,唐开学,杨玉勇,王忠佑. 2007

[8]木霉菌对切花月季根际、根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及霜霉病防效的研究. 王丽花,杨秀梅,张艺萍,许凤,王继华,吴学尉. 2023

[9]滇中地区设施栽培下切花月季的光合特性. 李树发,张颢,唐开学,王其刚,王忠佑. 2008

[10]切花月季~(60)Co γ辐照诱变育种初报. 李树发,张颢,邱显钦,葛红,蹇洪英. 2011

[11]云南出口切花月季花期调控技术. 李树发,杨玉勇,唐开学,张颢,吴华,黎霞. 2005

[12]有机栽培基质对不同品种切花月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陆琳,朱应雄,张丽芳,王继华. 2006

[13]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生长发育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丁星文,王慧纯,李树发,蹇洪英,张颢,邵林,唐开学. 2024

[14]云南特有野生蔬菜金雀花丰产栽培技术. 李洪文,尹艳琼,周晓波,秦荣,李春连,苏玉. 2008

[15]雪上一枝蒿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袁理春,赵琪,陈翠,杨丽云,和向东,吕丽芬,胥勇. 2004

[16]雄蚕品种各级蚕种繁育技术探讨. 廖鹏飞,董占鹏,白兴荣,黄平,陈松,吴克军,杨文,普琼华. 2007

[17]加强技术管理 保持和提高家蚕原原种种性. 杨文,朱水芬,杨卫,杨继芬,黎永谋,陈海佺,朱红涛,黄平. 2008

[18]香软米水稻品种云粳29号的提纯复壮与繁育技术(英文). 朱振华,袁平荣,赵国珍,苏振喜,邹茜,寇姝燕,刘慰华,陈于敏. 2016

[19]香软米水稻品种云粳29号的提纯复壮与繁育技术. 朱振华,袁平荣,赵国珍,苏振喜,邹茜,寇姝燕,刘慰华,陈于敏. 2015

[20]曼地亚红豆杉在昆明地区的引种成效及其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李绍平,施跃芬,严世武,王金香.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