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发明人: 王馨;杨斌;李林玉;杨丽英;董志渊;严世武;李绍平
专利号: CN200910094679.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盏细辛根腐病和茎腐病的防治方法,属于药用植物栽培和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包括:(1)选择排水良好地块,高厢宽沟整地,每季交替施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和五氯硝基苯70%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施用基肥;(2)采用适当的种植制度,清除田间污染源,滴灌,挖排水沟,发病率达60%以上时,停止氮肥施用,密度控制,适时采收;(3)在直播出苗后或移栽初期,每隔7~10天喷施1次80%代森锰锌600倍液和50%百菌清800倍液,连续喷洒3次。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提高了灯盏细辛植物药的产量和品质,农药施用量降低,并有效降低了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产生的抗药性,对灯盏细辛根腐病和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佳。
- 相关文献
[1]不同生长期烤烟对钾的吸收积累规律. 刘加红,高华锋,解燕,孔垂思,蔺忠龙,杨涛. 2017
[2]秦艽根腐病的防治(英文). 程远辉,侯志江,徐中志. 2014
[3]不同漂浮育苗基质对灯盏细辛种苗生长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林玉,杨彭,李佳,王馨,董志渊,杨斌,马维思,杨丽英,李绍平. 2015
[4]移栽与摘除首花对灯盏细辛种子生产的影响. 王馨,董志渊,刘有贵,杨智玲,李林玉,杨斌,李绍平. 2011
[5]灯盏细辛离体叶片再生植株的研究1). 董志渊,杨丽英,王馨,李林玉,杨斌,马维思,严世武,李绍平. 2014
[6]灯盏细辛离体叶片再生植株的研究. 董志渊,杨丽英,王馨,李林玉,杨斌,马维思,严世武,李绍平. 2014
[7]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总黄酮测定和紫外光谱对比研究. 唐丽萍,谭钦刚,龚云麒,宗亚丽,饶高雄. 2005
[8]灯盏细辛相关性状与产量及有效成分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李绍平,王馨,刘有贵,谷安宇,杨斌,李林玉,杨丽英. 2009
[9]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乙素的HPLC测定. 谭钦刚,杨允辉,唐丽萍,龚云麒,饶高雄. 2005
[10]灯盏细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吴毅歆,谢庆华,桑林,谢世清. 2005
[11]不同居群灯盏细辛生长势比较研究. 王馨,刘有贵,李林玉,杨丽英,谷安宇,杨斌,严世武,李绍平. 2008
[12]2个灯盏细辛新品种的选育. 王馨,鸭乔,杨熊明,晏朴华,李林玉,董志渊,李绍平. 2013
[13]烟草漂浮育苗中漂池营养液pH值对根系腐变的影响. 李宏光,李勇军,刘春明,陈建华,何金祥,马强,张绍松. 2011
[14]烟草育苗漂池液中细菌数量变化与防控根腐药剂研究. 李宏光,李勇军,刘春明,余萍,肖俊华,陆庆华,朋金娥,张绍松. 2017
[15]玉米茎秆的支撑功能及其可塑性. 杨锦忠,梁淑敏,李娜娜,刘永花,郝建平. 2016
[16]珠子参地上部分氨基酸测定及营养评价. 杨芳,杨万林,陈锦玉,兰珊珊,邵金良,杜丽娟,杨斌. 2013
[17]苦荞不同采收期营养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王海丹,胡昕,普红梅,马菲菲,李荣辉,杨芳. 2025
[18]不同小麦品种叶面积、叶绿素相对质量分数、根系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王志伟,乔祥梅,程加省,宗兴梅,丁礼云,和立宣,杨金华,胡银星,程耿,黄锦,于亚雄. 2016
[19]不同基质配比对月季切花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 施自明,田敏,杨颖婕,蔡艳飞,赵培飞. 2024
[20]小桐子根腐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 郭建伟,杨建,罗冰,杨丽芬,洪亮.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耿马县石斛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赵继鸿;胡明举;杨丽英;周新荣;董志渊
关键词:耿马县;石斛;产业现状;转型升级
-
TTC法测定滇黄精种子生活力条件的优化
作者:姚雪娇;唐金美;董志渊;杨丽英;胡明举
关键词:滇黄精;种子生活力;TTC法;响应面分析
-
滇龙胆的本草考证
作者:杨雁;金航;杨斌;王馨;马维思;金鹏程;李林玉
关键词:滇龙胆;本草考证;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品质评价
-
云南省弥勒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作者:杨文武;薛晶;王永香;王馨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调查报告;弥勒市
-
不同酶解条件对滇黄精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初探
作者:李梦迪;丛琨;胡明举;杨丽英;石亚娜;石瑶;董志渊
关键词:滇黄精;酶解法;原生质体;产量;活力
-
不同干燥方法对云木香外观性状与有效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杨雁;董思含;苗玥;聂鏮倬;李荣福;陈俊全;李林玉
关键词:云木香;产地初加工;干燥速率;外观性状;有效成分
-
万丈深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彭冰;马维思;金航;王自琼;韩旭阳;杨斌;李莉
关键词:万丈深;万丈深苷A;3’-O-甲基-3,4-O,O-亚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酸-4-O-α-L-鼠李糖;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白花前胡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