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该成果针对云南高原水稻种植区域生态环境复杂、差异大、品种多样、高产难重演等问题,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理论基础,在不同生态区进行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研明了水稻生育特性,实现了叶龄模式本土化,构建了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指标和动态诊断指标,研究了精量播种培育壮秧、基本苗定量、氮肥精准施用等关键技术;集成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4个生态亚区均创造了亩产950千克以上的高产典型,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1、收集、整理、分析云南省气象资料,研明了决定水稻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根据温度高低,把云南稻作区划为籼稻区、籼粳稻交错区、粳稻区。限制籼稻产量潜力发挥的是湿度和降雨量,把空气湿度70%作为划分湿热籼稻亚区和干热籼稻亚区的标准;限制粳稻的仍是温度,把日平均温度17℃作为划分温暖粳稻亚区和冷凉粳稻亚区的标准。 2、研明了不同生态亚区水稻的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建立叶龄模式图,可准确判断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叶龄期、幼穗分化期,实现了叶龄模式云南本土化;研明了水稻高产高效的群体结构指标和动态诊断指标,集成了相应的栽培技术模式。实现省苗(种)30%以上,节肥15%以上。 3、应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湿热籼稻、干热籼稻、籼粳稻交错区、温暖粳稻亚区均创造了亩产972.80-1088.00千克的高产典型,其中干热籼稻亚区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1088千克。 4、研明了亩产超950千克的水稻群体结构参数及氮肥吸收利用规律。(1)群体结构参数:颖花量是水稻高产的核心,粒重小的品种颖花量要更多,超优千号需>4400万,而宜优673仅需>3800万,粳稻品种需>4600万,籼稻成穗率>75%,粳稻>85%,LAI>7.5,粒叶比>0.6粒/c㎡,(2)氮肥吸收利用规律:籼、粳稻空白区(亩产650-730千克)和亩产950千克以上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为1.5千克、1.6千克和1.8千克、2.0千克。根据目标产量需氮量和基础地力计算,适宜氮量为16.0-24.5千克,基蘖肥:穗肥为4.5:5.5或5:5,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6.75千克/千克,氮肥利用效率达40.58%。 5、核心技术连续4年被列为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2014-2016年示范1013.00万亩,新增稻谷6.80亿千克,新增销售额20.34亿元,新增利润27.35亿元。 6、组建了120余人水稻栽培技术研发团队,2016年入选省级创新团队。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 2篇,培训97.1万人次,发放资料80.6万份,培养博士3人,硕士3人,晋升高级职称7人,出版DVD一张。 2017年4月28日专家组评价认为:该成果技术创新性强,实用性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整体上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保山市农村的应用试验
作者:陈云明;段中伟;杨旭;罗王周;陈松;杨海;刘建波;蒋碧婷;范国明;杨丽莎;番成砖;王永生;朱水芬;江亚;杨玉波;李春林
关键词:小蚕共育;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饲料育;桑叶育;饲养对比试验
-
优异绿子叶豌豆新品种云豌36号的选育
作者:杨新;胡朝芹;王玉宝;代正明;杨峰;于海天;郑爱清;吕梅媛;唐永生;张玉荣;程金朋;何春华;丰加文;王丽萍;何玉华
关键词:豌豆;云豌36号;系统选育;抗病;绿子叶
-
提升云南省粮食产能路径的对策建议
作者:杜春燕;李贵勇;李梁;李冬梅;唐婷;王雪娇
关键词:提升;云南;粮食产能;路径
-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云南保山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
作者:秦得强;吴永丽;李贵勇;杨从党;罗雁婕;沈云峰;何成兴;吴文伟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性信息素;赤眼蜂
-
云南旱直播稻田土壤封闭除草剂的筛选
作者:朱海平;王耀伟;李如会;田淑玲;欧阳怡平;李秉菊;杨从党
关键词:水稻;除草剂;除草效果;产量;效益
-
蚕豆杂交F1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朝芹;何贵兴;吕梅媛;杨峰;于海天;杨新;王玉宝;王丽萍;郑爱清;代正明;唐永生;何玉华
关键词:蚕豆;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变异系数
-
大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培肥和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贵勇;朱海平;夏琼梅;龙瑞平;邓安凤;杨久;朱建宇;杨从党
关键词:大蒜秸秆还田;土壤培肥;杂交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