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技术发明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入侵;技术;甘;防控技术;甘菊;应急;防控;薇甘菊;扩散;入侵性;杂草;菊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6
摘要: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世界上最具入侵性和危害性的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世纪60年代入侵印尼后,迅速波及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各类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繁殖高效性和表型可塑性造成薇甘菊的防控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相关薇甘菊入侵扩散的大量研究和探索,尚未找到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理想手段。 本成果基于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结合了薇甘菊入侵的不同生境及其表型研究结果,发明出“入侵性杂草薇甘菊扩散的应急防控技术”,该技术发明的难度大、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较强。主要创新性在于:第一,构建出薇甘菊在异质生境扩散的风险与预测分析模型;第二,关键技术综合了防治效果、选择性和安全性等,发明出物理防治、替代控制和选择性除草剂配方。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入侵植物治理的前沿技术-替代控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本成果完成薇甘菊入侵相关生境主效因子的定性、定量分析,并首次利用Autologistic 回归构建出薇甘菊在异质生境扩散的风险与预测分析模型。正确预测出薇甘菊入侵点占83.8%,正确预测其未入侵点占81.4%,而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16.2%和18.6%,整体准确度为82.6%,而且表现出较好的拟合精度。对防控其进一步扩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和合理的资源配置。 本成果发明出适用于农田、果园和林地等不同生境应用的应急防治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防治效果、选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点。核心知识产权主要包括: (1)利用薇甘菊的补偿水平差异进行物理防治的技术; (2)利用替代控制结合除草剂应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 (3)提高红薯替代控制薇甘菊效果的肥料及其应用; (4)氟草烟与莠灭净混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 (5)防治薇甘菊的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6)不同生境开展监测、评估与防治薇甘菊的技术规程。这些技术满足了因地制宜、科学防控的生产实际需求。 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突出。通过预测预报和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预警、监测和管理该重大入侵物种的能力。节省了人力物力投入1.04亿元;通过104个薇甘菊入侵点(32.97万亩次)的应急防除,减灾效益为4.30亿元;控制风险生境的入侵扩散(面积190.26万亩次),防灾效益为10.21亿元。上述经济效率累计达到15.55亿元,尤其对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突显出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发明的绩效显著。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3项;编制并获得颁布云南省地方标准2项;主编出版科学专著1部,在国内外核心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4篇。同时健全了云南省防控入侵性杂草的机制、体系和人才队伍。
- 相关文献
[1]红火蚁入侵云南10年的发生状况与防控策略探析. 尹艳琼,李向永,谌爱东,王德海,李庆红,韩伟君,陈福寿,赵雪晴,李燕. 2022
[2]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的入侵现状及防控策略. 杨韶松,郑凤萍,申时才,徐高峰,温丽娜,金桂梅,陶琼,张付斗. 2022
[3]云南省水稻生产与杂草防治. 余柳青,郭怡卿,殷富有,陆永良,张建萍,玄松南,周勇军. 2009
[4]苹果绵蚜的迁移与扩散. 李向永,龚声信,赵雪晴,石安宪,谭挺,李迅东,赵高慧,张龙,谌爱东. 2008
[5]薇甘菊不同生长方式下的繁殖特征比较. 张付斗,李天林,徐高峰,吴迪,张玉华. 2011
[6]不同密度五种植物对薇甘菊幼苗的竞争效应.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申时才,张玉华. 2011
[7]土壤水分对薇甘菊不同繁殖体单位存活能力和植株表型可塑性影响. 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李天林,张玉华. 2013
[8]大湄公河次区域薇甘菊的防控技术. 张付斗,郭晋,徐高峰,申时才,岳英,木霖,张玉华. 2018
[9]不同生境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 申时才,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金桂梅,张玉华. 2013
[10]薇甘菊不同时期的营养繁殖及其生物量分配特征. 李天林,申时才,徐高峰,张付斗,张玉华. 2012
[11]薇甘菊防除后抑制其再次入侵的几种防治措施初探. 徐高峰,岳英,申时才,郭晋,金桂梅,张付斗,张玉华. 2017
[12]薇甘菊化感自毒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张云,张玉华. 2009
[13]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张云,张玉华. 2009
[14]异质环境下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 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 2014
[15]咖啡木蠹蛾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娄予强,程金焕,李亚麒,付兴飞,黄家雄,李贵平. 2022
[16]咖啡绿蚧生物学及其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娄予强,何红艳,杨旸,李亚麒,李贵平,付兴飞,毕晓菲,武瑞瑞,李亚男,张晓芳,吕玉兰,胡发广,黄家雄,程金焕. 2023
[17]油菜蚜虫防控技术研究(英文). 符明联,侯树敏,朱炫,彭识,刘珏,杨和团,雷元宽,文和明,李根泽. 2010
[18]云南桑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要点. 白红英,杨雷. 2012
[19]油菜蚜虫防控技术研究. 符明联,侯树敏,朱炫,彭识,刘珏,杨和团,雷元宽,文和明. 2011
[20]低纬高原甘蔗主要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技术. 王晓燕,仓晓燕,张荣跃,单红丽,范源洪,徐宏,黄丕忠,李泽娟,段婷颖,康宁,李文凤,黄应昆.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云南不同入侵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表型观测分析
作者:范泽文;郑凤萍;杨云海;杨韶松;张付斗;申时才;徐高峰;张志燕;钏丽;崔宇琛
关键词:加拿大一枝黄花;植物性状;植物可塑性;酶活性;同质园试验
-
以人工接菌法研究杀菌剂对水稻叶瘟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作者:董丽英;陈建晨;刘沛;刘树芳;张先闻;杨勤忠
关键词:水稻;叶瘟;人工接菌;杀菌剂;防效
-
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云南省勐海县水稻主栽品种中的分布
作者:田维逵;董丽英;资鸿强;刘树芳;刘沛;杨勤忠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勐海县;分子检测;遗传背景
-
2种农作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与生长的影响
作者:吴冉迪;葛丽清;张付斗;申时才;杨云海;杨韶松;郑凤萍;范泽文;高家乐;徐高峰
关键词:空心莲子草;红薯;香茅草;克隆繁殖
-
临沧地区不同来源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作者:董丽英;赵秀兰;刘沛;刘树芳;张先闻;杨勤忠
关键词:稻瘟病菌;致病性;水稻主栽品种;陆稻地方品种
-
白花金钮扣水提液对4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作者:杨轲欣;吴晓涵;郑凤萍;范泽文;吴冉迪;徐高峰;杨云海;张付斗;杨韶松;申时才
关键词:白花金钮扣;杂草;化感作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
基于州(市)视角云南省农业农药和化肥减量的效果评价
作者:伏成秀;万思琦;董云峰;杨济达;刘树芳
关键词:云南省;农药;化肥;减量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