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建设技术及示范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云;坡地;技术;干热;农业模式;示范;河谷;生态农业模式;云南;建设;模;旱坡地;模式;干热河谷;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建设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1、意义重大:在干热河谷旱坡地发展生态农业是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把农业发展建立在健全的生态基础之上的重要举措,是云南全面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云南省旱坡地面积大,土地利用效率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把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一切能够发展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和废弃物的再循环率,以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生产力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实现高效的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良性循环,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2、研究思路及技术创新:①在研究区域上,选择对长江流域有重大影响的、有代表性、难治理的水土流失严重区和贫困山区为研究对象;②在研究方向上,更加注重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退化山地的可持续发展;③在研究内容上,更加注意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农业模式的合理布局与结构合理性,退化土地的综合治理的技术集成。④在研究过程中,更加趋向于实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经济效益;注重人工灌溉系统的建设研究的。同时,更加重视雨养生态农业过程的研究。   3、优化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集成体系:优化筛选出“雨养系统”水保型生态农业模式;“补灌系统”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灌溉系统”名特优复合经营模式,并集成旱坡地经济林营造技术体系、旱坡地生态林营建技术体系、抗旱节水技术体系、土壤改良技术体系。   4、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对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特征、植被生态适应性、模式的水分、养分、生态结构和功能、效益综合评价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7个数据库,试验数据239000个;   5、效益明显: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61.65hm^2,示范区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减少40~80%。推广辐射2580hm^2,经济效益达6670.1万元。三大效益明显。   6、成果突出:发表研究论文21篇,其中EI收录3篇篇;论著2部;申请专利6项,获准专利1项;获地州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6名;省级学术带头人1名;8名同志晋升为高级职称,11人晋升为中级职称,培训农民技术人员6406人次。   7、应用前景良好:项目具有生产功能与生态并举、生产和市场有机结合、重视系统多产业结构的耦合、推广机制多层次、模式与技术统一、加强理论研究等特点,对促进干热河谷社会经济持续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云南省旱坡地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通过研究、示范及推广相结合,为实现退化山区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稳定、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和云南旱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模式示范、理论支撑。

  • 相关文献

[1]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坡地不同生态农业模式土壤水分差异性分析. 杨艳鲜,方海东,潘志贤,冯光恒,沙毓沧,纪中华,杜波,和寿甲. 2009

[2]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以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为例. 杨艳鲜,冯光恒,潘志贤,方海东,沙毓沧,纪中华. 2009

[3]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杨艳鲜,纪中华,沙毓沧,潘志贤,方海东,拜得珍,廖承飞. 2006

[4]元谋干热河谷辣木人工林地灌水后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及辣木物候的影响. 龙会英,郑益兴,张燕平,金杰,史亮涛,张明忠,张德. 2011

[5]云南干热河谷旱坡地南洋樱植物篱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史亮涛,金杰,张明忠,江功武,龙会英,纪中华,沙毓沧,钟利,朱红业. 2010

[6]云南干热河谷旱坡地两种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张明忠,朱红业,张映翠,冯光恒,张德,龙会英,金杰,史亮涛,江功武. 2007

[7]元谋干热区旱坡地生态果园建设模式. 纪中华,李建增,沙毓沧,李贵华. 2002

[8]浅析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土壤工程技术——以云南元谋为例. 拜得珍,纪中华,廖承飞,杨艳鲜,方海东. 2004

[9]云南干热河谷区7个小粒咖啡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 胡发广,刘红明,毕晓菲,付兴飞,李贵平,李亚男,吕玉兰,黄家雄. 2020

[10]云南干热河谷区咖啡叶片黄化症发生原因研究. 吕玉兰,黄家雄,李贵平,杨世贵,段春芳,黄健. 2009

[11]怒江干热河谷牧草适应性研究. 吕玉兰,白昌军,王跃全,刘倩,朱红业. 2010

[12]5个脐橙品种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引种表现. 杨虹霞,王绍华,刘红明,袁晓慧,高俊燕,付小猛,毛加梅,岳建强,龙春瑞. 2020

[13]云南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特征及草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张德,何光熊,龙会英. 2020

[14]机制滇红金针的研制报告. 梁名志,浦绍柳,孙荣琴. 2002

[15]云南金沙江干热区萝卜制繁种种子低温春化处理技术. 李思武,木万福,陈光平,杨龙,麻继仙,唐正富. 2024

[16]庭院经济与云南的新农村建设. 罗雁. 2006

[17]干热河谷草本植物叶片养分含量与养分再吸收效率的种间差异. 樊博,何光熊,史亮涛,方海东,潘志贤,岳学文,王春雪,李建查,闫帮国. 2017

[18]香蕉优质新品种-河谷青. 黄文静(等). 2012

[19]试论金沙江河谷建立沟蚀崩塌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重要性及学科方向. 刘刚才,邓伟,文安邦,沙毓沧,纪中华,熊东红,方海东. 2010

[20]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双链型罗望子-牧草-羊生态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杨艳鲜,廖承飞,沙毓沧,纪中华,方海东,潘志贤,冯光恒.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