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国外引进甘蔗品种比较试验
《中国糖料 》 2018
摘要:对引进的18个国外甘蔗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8个国外甘蔗品种表现为出苗率较好,分蘖力强,植株高大;Vmc96-60、CP94-1100蔗茎产量高、蔗糖分好,可以考虑进一步进行区域性试验,繁殖和示范推广;Q202、Vmc81-202、Vmc95-09、Q203蔗茎产量高、但蔗糖分较差,总含糖量和对照无明显差异;其余品种在各个方面表现一般,这些品种可以考虑进一步观察试验,以评价其利用价值。
斑茅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目的]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方法]以162份斑茅(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通过5个数量性状和21个质量性状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多样性指数(0.762 4)最高,广西斑茅的多样性指数(0.294 2)最低;2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3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采集地内部,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结构分化不明显。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可为资源采集、杂交利用和优异基因挖掘提供参考。
国内甘蔗品种资源的产量与糖分评价
《中国糖料 》 2015
摘要:对44份新入圃的国内甘蔗品种资源经过连续2年(1新1宿)的产量及糖分评价,从中筛选出新宿平均糖分高于15%的材料12个,占总数27.27%,超过对照ROC22(14.64%)的有23个材料,占总数的52.27%;平均产量高于120 t/hm~2的高产种质14个,占总数31.82%,超过对照ROC22(147.04 t/hm~2)的有4个材料,占总数的9.09%;平均含糖量高于17 t/hm~2的高糖材料13个,占总数29.55%,超过对照ROC22(21.82 t/hm~2)的有3个材料,占总数6.82%;这些优异种质资源可用于甘蔗遗传改良。
8份甘蔗品种资源性状评价
《中国糖料 》 2015
摘要:8份甘蔗品种资源经过田间出苗、分蘖、宿根1年萌发、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生势等性状的调查和观察,在甘蔗生长成熟期进行测产、糖分检测,结果表明:新植、宿根1年平均产量超过双对照ROC22(95.98t/hm~2)、ROC16(83.80t/hm~2)的有5个材料,平均产量表现在101.59~136.71t/hm~2之间;新植、宿根1年平均糖分超过双对照ROC22(15.27%)、ROC16(15.12%)的有4个材料,平均糖分表现在15.42%~15.79%之间;新植、宿根1年平均含糖量超过双对照ROC22(14.75t/hm~2)、ROC16(12.65t/hm~2)的有4个材料,平均含糖量表现在15.76~21.23t/hm~2之间,这些优异品种资源可用于甘蔗遗传改良。
甘蔗属热带种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_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败育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染色体压片法研究甘蔗属热带种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染色体行为,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在终变期观察到单价体、二价体和四价体;分裂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和后期Ⅱ均出现落后染色体;中期Ⅱ形成"八"字形纺锤丝、后期Ⅱ二分体2个子细胞染色体不同步分离;四分体时期观察到三分体、微核、大小不等的四分体以及多面体等异常细胞;同一小花的3个花药中几个不同时期的分裂相同时存在。进一步应用DAPI荧光染料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小孢子在单核时期就发生皱缩变形。该结果说明减数分裂过程异常染色体行为和异常细胞分裂是导致杂交F1代花粉完全败育的主要原因。花粉败育时期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和单核小孢子时期。
斑茅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162份斑茅种质资源(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0.762 4)最高,广西斑茅的(0.294 2)最低;②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采集地内部,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结构分化不明显。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基于表型和核型及分子证据的甘蔗德阳大叶子属种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甘蔗属热带种、中国种、印度种和杂交品种为参照,对‘德阳大叶子’进行表型、核型和SSR分子标记分析,以明确德阳大叶子的属种关系,为种间杂交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表型性状和SSR标记聚类结果都能将‘德阳大叶子’、热带种、中国种和杂交品种明显分成3个类群;其中‘德阳大叶子’与热带种、中国种、印度种和杂交品种的表型平均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1、0.71、0.55和0.31,表型聚类与中国种最近。(2)‘德阳大叶子’的核型分析显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16,核型公式为:2n=116=4M+104m+8sm,核型属于2B型,符合中国种染色体数范围。(3)利用13对引物进行SSR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德阳大叶子’与热带种、中国种、印度种和杂交品种间的平均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70、0.69、0.68和0.69,种间相似性系数相差不明显。研究认为,‘德阳大叶子’属于中国种或是中国种杂交后代的低世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