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曹继芬(精确检索)
作者:孙道旺(精确检索)
作者:杨明英(精确检索)
作者:赵志坚(精确检索)
7条记录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分离自云南省马铃薯产区昭通、曲靖、大理、昆明和玉溪等地的晚疫病菌对新型杀菌剂氟吗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吗啉对云南省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50个菌株均为氟吗啉敏感菌株,EC_(50)值分布于0.0743~0.2934μg/m L,平均EC_(50_值为(0.1638±0.0420)μg/m 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95倍。分离自昭通的晚疫病菌菌株对氟吗啉最敏感,曲靖和大理的菌株次之,昆明和玉溪的菌株敏感性最低,但各地晚疫病菌对氟吗啉的EC50值无显著性差异。测定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可将平均EC_(50)值(0.1638±0.0420)μg/m L作为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基线。氟吗啉与甲霜灵之间无交互抗性,氟吗啉可作为防控晚疫病的高效药剂。

关键词: 晚疫病菌 氟吗啉 敏感基线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辣椒疫病的分子诊断及其病原菌群体特征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5~2007年分离自云南省辣椒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群体特征进行研究。PCR特异性扩增表明,引起云南辣椒疫病的病原菌是辣椒疫霉。交配型测定显示,234个云南辣椒疫霉菌株由A1、A2和A1A2(自育型)3种交配型组成,以A2和A1A2交配型为主。其中,A2占45.3%,A1A2占43.2%,A1仅占11.5%。大部分产区3种交配型共存,在田间进行有性生殖的可能性很大。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的200个菌株中,甲霜灵敏感菌株是主要菌系,占测定菌株的95.5%,中抗和抗性菌株比例较低,分别为2.0%和2.5%。抗药性菌株的出现与甲霜灵的选择压力有关。云南辣椒疫霉群体组成较为复杂,A1A2交配型可能在云南辣椒疫霉的有性生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群体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辣椒疫病 分子鉴定 交配型 甲霜灵敏感性 辣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两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测不同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基因型的特征,揭示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的进化潜能和演替。【方法】用已开发出来的微卫星标记(SSR)对云南省23个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在两个SSR位点Pi4B和Pi4G上共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占优势的等位基因是218和161,基因频率分别为84.02%、32.52%。在分析的235个云南晚疫病菌菌株中,检测到18个不同的SSR基因型,其中8个新的SSR基因型谱系H-03、H-04、H-05、H-06、H-07、I-01、J-01和K-01被首次检测到;SSR基因型D-03、D-05、H-01和H-05是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的优势谱系,在云南的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85%、22.98%、15.32%和19.57%,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马铃薯产区。【结论】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地理分布上差异明显,滇中多季作种植区晚疫病菌群体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滇南冬播作一季种植区群体结构单一。有证据表明中国云南晚疫病菌群体与其它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晚疫病菌群体在遗传上存在关联。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用含药平板法对2003年至2005年分离自云南省2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257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1个马铃薯或番茄产区检测到甲霜灵抗性或中抗菌株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抗性和中抗群体组成。测定的16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20.4%、7.2%和72.4%;测定的90个番茄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56.7%、28.9%和14.4%。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在滇中多季作种植区内发生的比例较高。甲霜灵的药效已在云南省的少数马铃薯和大部分番茄产区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马铃薯 番茄 晚疫病菌 甲霜灵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及其群体演替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特征的认识,是控制晚疫病危害的必要前提。【方法】对云南3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群体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马铃薯致病疫霉群体主要由A1交配型组成,番茄致病疫霉全部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总体发生频率较低,分别为3.4%和4.4%。自从2002年以后,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或自育型菌株。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敏感性的离体测定显示马铃薯和番茄上均存在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13.2%、9.4%和77.4%。分离自番茄的甲霜灵抗性菌株比例高于分离自马铃薯的菌株。Ⅰa、Ⅱa和Ⅰb三种mtDNA单倍型被检测到,马铃薯致病疫霉有Ⅰa和Ⅱa两种单倍型,全部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单倍型在群体中的比例为96%,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番茄致病疫霉则为Ⅰa和Ⅰb两种单倍型,“新”、“旧”群体共存。【结论】马铃薯和番茄致病疫霉群体的遗传结构有明显差异;致病疫霉“新”、“旧”群体在云南已发生演替,马铃薯致病疫霉“新”群体已成功替代了“旧”群体;迁移和有限的有性生殖可能在云南致病疫霉群体的演替中担当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交配型 自育性 甲霜灵敏感性 mtDNA单倍型 晚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致病疫霉毒性基因组成及毒力结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的毒性变异及其分布进行研究,促进抗病育种和病害的有效控制。方法用一套完整的鉴别寄主对2000~2003年云南省29个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的毒性基因组成及毒力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云南省马铃薯致病疫霉含有目前已知的全部毒性基因,能克服所有已知的主效抗性基因。各个毒性基因出现的频率不同,在2.9%~97.8%之间。所有供试的136个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均是含有多个毒性基因的广谱毒力类型,可分为28种不同的毒力结构,每种类型含有4~11个毒性基因,平均含有7.3个毒性基因。毒力类型1.3.4.7.9.10.11、1.2.3.4.6.7.9.10.11、1.3.4.6.7.9.10.11以及3.4.6.9.10.11是云南省马铃薯致病疫霉的主要组成类型。滇东北、滇西北大春一季作种植区和滇中多季作种植区显示了较高的毒力多样性。含有全部11个毒性基因的超级毒力类型1.2.3.4.5.6.7.8.9.10.11在云南首次被检测到。结论云南的马铃薯致病疫霉表现出较高的毒力结构多样性和高度复合性。已知的主效抗性基因大部分在云南丧失了抗性,新的抗源或育种策略需要被发展。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毒性基因 毒力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番茄致病疫霉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毒力类型

菌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3~2004年云南省番茄致病疫霉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型、毒性因子及毒力类型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番茄致病疫霉只存在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或自育型。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是主要菌系,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51.2%、31.7%、17.1%。云南番茄致病疫霉居群对已知的抗性基因R1、R2、R3、R4、R6、R7、R8、R9、R10、R11有毒性,其毒性频率在9.8%~95.1%之间。测定的61个菌株中检测到26种不同的毒力类型,每种类型平均含有5.2个毒性因子,其中毒力类型1.3.4.7.9出现频率最高,为优势的毒力类型,出现频率为44.3%,其次为1.3.4.6.7.9、1.3.7.9,出现频率均为4.9%,其它23种毒力类型出现频率仅在1.6%~3.3%之间。云南番茄致病疫霉居群显示了复杂的表型特征。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菌 有性生殖 抗药性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