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杨忠慧(精确检索)
作者:杨木军(精确检索)
作者:李绍祥(精确检索)
作者:丁明亮(精确检索)
作者:刘琨(精确检索)
作者:顾坚(精确检索)
作者:李宏生(精确检索)
5条记录
小麦DH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在云南的研究与应用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单倍体(DH)技术可使杂合育种材料在一个世代纯合稳定,被广泛用于作物遗传育种.小麦×玉米杂交是产生小麦DH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小麦和玉米一般在不同季节种植,制约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春性和经春化处理的半冬性、冬性小麦材料在云南昆明 自然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收获,为每年4月至12月进行小麦×玉米杂交提供了便利条件.本团队前期建立了平均得胚率为25%(15%~70%)、成苗率为62%(50%~80%)以及加倍率为62%(50%~90%)的小麦DH批量生产技术规程.并于2015年以来,利用国内外共1 900余份不同遗传背景的春性、半冬性和冬性小麦材料进行验证,共获得10.5×104个小麦DH株系;构建了 64个DH遗传群体;育成了云麦110、云麦112等小麦新品种;创制了 24个优良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及一批抗病优良品系,初步实现了该DH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后续还需继续完善规模化DH生产技术规程,提高得胚率、成苗率、加倍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和DH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该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中更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 小麦×玉米 远缘杂交 双单倍体 单倍体育种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112

中国种业 2022

摘要:云麦112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太谷核不育群体改良获得的优异单株再通过小麦×玉米产生双单倍体技术快速纯化产生的稳定品系选育而成.该品种属弱春性,幼苗半匍匐,分蘖成穗好;株高82.2cm,株型松紧适中,生育期适中;籽粒饱满,熟相好,易落粒,属中筋小麦.产量三要素协调,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抗叶锈病,耐寒、耐旱、抗倒伏.云麦112是一个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260~1900m地麦生产区种植.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云麦112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研究进展与思考

科学通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2年,湖南农业大学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分别育成小麦光温敏核不育系ES系列和温光敏核不育系C49S系列,为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年云南省引进ES和C49S进行育性鉴定,筛选出的重庆温光敏不育系C49S-87在云南3个生态区有15~20d的不育期,利用该不育系育成的杂交小麦品种云杂3号于2002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并实现了较大面积的生产应用.2001年,利用C49S-87育成不育期更长、育性更稳定、异交结实性更好的不育系K78S,以之组配的云杂5号和云杂6号分别于2004、2005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借助云南小麦生长期间多风、少雨的有利条件和K78S的优良异交结实习性,研究建立了父、母本带状种植机械化高效制种技术,制种产量可达到4500 kg/ha以上,促进了杂交小麦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同时还研发了基于小麦玉米杂交的小麦双单倍体技术用于加速不育系、恢复系创制以及亲本提纯.2005年之后,受配合力优良的实用型不育系少、恢复系育种体系不完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条锈病抗性丧失等因素影响,云南省在强优势杂交小麦品种选育上进展甚微.本文总结了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在云南研究30年的成功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杂交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两系法 温光敏核不育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双单倍体技术育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云麦110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麦110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10年配制杂交组合2005Y2-3694/2008Y3-3925,通过系谱选择结合双单倍体技术快速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兼具耐寒、抗倒伏、抗条锈病、抗白粉病、抗叶锈病等多个优良性状,2021年9月24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小麦2021002号)。1 特征特性云麦110弱春性,属典型的大穗大粒型品种。幼苗半匍匐。穗方形,顶芒,白壳,白粒。籽粒半硬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基因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高的玉米品种,用糯、甜糯、甜、超甜4种类型共8个玉米品种分别与6个小麦DH系杂交诱导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研究不同玉米类型、不同玉米基因型对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小麦材料用不同玉米品种授粉,其得胚率可相差1.48~3.10倍,得胚率变幅为15.43%~47.80%,筛选高得胚率玉米品种对提高小麦单倍体产生效率至关重要.4种玉米类型间平均单倍体胚得胚率以甜糯型最高(33.86%)、超甜型最低(29.59%),8个玉米品种以白甜糯的平均单倍体胚得胚率最高(38.17%),云超甜2号最低(28.63%),但相同玉米类型而基因型不同的玉米品种间单倍体胚得胚率差异大于玉米类型间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差异,因此筛选高得胚率玉米品种,关键是筛选玉米基因型而非玉米类型.小麦基因型与玉米基因型的互作对得胚率有极显著影响,对于小麦×玉米杂交的得胚率,玉米基因型与小麦基因型之间的组合存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因此可综合利用多个玉米品种来提高各种小麦材料的整体单倍体胚得胚率和单倍体生产效率.

关键词: 小麦×玉米 玉米基因型 单倍体胚 得胚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