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密度对西南冬麦区不同小麦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西南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4年选用西南冬麦区4个小麦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密度与品种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经济系数的影响极显著,对结实小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差异极显著,有效穗差异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品种和密度对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互作作用。西南冬麦区4个主栽品种中以川麦104和云麦53的综合表现较好,小麦品种创高产的适宜密度水平为基本苗240万苗/hm~2。
不同小麦品种叶面积、叶绿素相对质量分数、根系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阐明高海拔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顶二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3-2014年在云南丽江以云南省主栽的5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顶二叶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差异及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在开花期顶二叶叶面积、开花期和成熟期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次生根根数、根长和根干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倒二叶和顶二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旗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成熟期旗叶、倒二叶和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成熟期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叶面积的乘积和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高海拔生态区次生根根系发达、生育后期顶二叶维持相对较大叶面积和较高叶绿素SPAD值的协调型小麦品种(如云麦53)具有较大增产潜力.
用TOPSIS综合评价云南大麦新品系推广价值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应用TOPSIS综合评价法,以产量、基本苗、分蘖、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株高、穗长、千粒重为正向指标,全生育期、白粉病、蚜虫为负向指标,对参加2013-2014年度大麦省区域试验的大麦新品系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步的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某一品种的个别正向指标较小,该品种其余指标和其它品系差异较小,而负向指标较大,则该品种的综合评价较低;TOPSIS法对品种优劣评价的顺序与产量高低顺序不一致;大麦新品系的优劣与产量高低不一致,受实际生产需要和其它性状的制约;保大麦10-J5、保大麦11-J8、云饲麦8号、云13YD-16可在全省推广应用。
小麦新品种云麦67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种子科技 》 2014
摘要:云麦67,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进行杂交,经过6年加代繁育筛选以及多点鉴定,并参加云南省区试,2013年通过该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广适、抗病、耐旱、耐寒等特点。
云南国外引进小麦品种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云南小麦育种水平,对云南50年来从国外引进并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形、壳色、粒色、粒质、饱满度频率分布较集中,遗传多样性较低。生育期、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有效分蘖、株高、穗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结实小穗数、空瘪粒数,千粒重、溶重、产量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幅度系数为1.22%~28.36%,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为1.7321,结实小穗数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381,株高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4105,表明13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本苗与最高茎蘖数、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555、0.76,最高分蘖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66,基本苗是分蘖数、有效穗形成的基础,穗粒数与千粒重、基本苗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相关系数别达-0.61、-0.62,穗粒数与千粒重、基本苗是产量构成的一个矛盾体,产量与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分蘖、千粒重、生育期呈正相关,与穗空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3,因此,在不影响茬口的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基本苗,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降低空瘪粒数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
不同海拔下云南田麦产量构成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点云南小麦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和产量构成。[方法]11个试点分别为德宏、文山、红河、临沧、玉溪、弥渡、保山、楚雄、昆明、大理、丽江,10份小麦新品种分别为云选二号、宜麦一号、7181-1、昆麦二号、楚麦23-240、凤03-321、1069、044-6、青春55、云选11-12。[结果]海拔2 400 m的丽江各品种均表现出较高产量,可作为品种产量潜力测试地。海拔基本相同的试点,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生育期、千粒重、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等各性状与海拔均没有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常呈"W"和"V"型变化。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与海拔均不呈相关关系,各性状的极值均不在同一海拔,各海拔点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也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小麦育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云南田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生态环境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区域内山多坝少,耕地面积的2/3为山区、半山区的旱地,无任何灌溉条件,属于雨养农业,而3/4的云南小麦都种植在这种无灌溉和施肥条件的旱地上,仅有1/4的小麦种在可灌溉的田里,而田麦保证和稳定了云南小麦的产量,发展云南田麦,不仅是解决云南坝区人民基本口粮的需要,也是云南粮食稳定增长、边疆稳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