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芥菜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年在芥菜型油菜(B.juncea)隐性核不育材料05S姊妹交后代中发现具光温敏感特性的不育材料,于1999年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在昆明(北纬25°01′)自然温光气候条件下,K121S表现稳定的夏播不育,秋播可育。不育期间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可达100%,可育期间自交结实率可达到70%以上。K121S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可育;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不育。K121S恢复源广泛,可利用于两系育种及生产。
芥菜型油菜(B.juncea)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西南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主成分法研究了云南芥菜型油菜杂优利用中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共28个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优势较强的组合表现最适或中等偏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将28个材料聚为6类,可以看出,来源于同一系统的材料遗传差异并非都较小。亲本选配宜在类间进行。
芥菜型油菜低芥酸三系杂交组合云芥杂一号
《云南农业科技 》 1999
摘要:云南芥菜型油菜具有耐旱耐瘠的特点,山区旱地广泛种植,历史悠久。但因地域性强,适应性较窄,芥酸含量较高,脂肪酸组成不理想,特别是品种严重退化,导致产量下降。为此,选育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广的品种是油菜育种工作的当务之急。我所在进行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的...
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进行研究, 以探讨该不育胞质对杂交当代(FO) 结实性和杂种一代(F1) 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初步明确该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特点。结果显示, 欧新A不育胞质对当代结实率表现负效应趋势, 但对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该遗传效应有明显的组合特异性; 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正效应趋势, 且效应在不同恢复源间有显著差异; 不育胞质在主要农艺性状上表现有利于优良株型及高产组合的选育。
芥菜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杂种圃芥菜型油菜遵矮不育系中发现光温敏雄性可育株,套袋自交,采用不同季节、不同播期方法,选育出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遵矮S。在日平均温度为7.7~13.5℃,平均日照长度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当温度为20.0~24.4℃,平均日照长度大于13h的条件下转换为完全的雄性不育。该两用系恢复源广,可用于配制两用系杂交油菜。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光温型,雄性不育,两用系
芥菜型油菜(B. Juncea)三系杂交组合江矮D_1的选育与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芥菜型油菜三系杂交组合江矮D1杂交优势强,株型较矮而紧凑、早熟、耐旱、适应性广、稳产高产,油酸含量35.41%,亚油酸含量33.06%,芥酸含量2.39%,含油量43.41%,恢复株率95%以上。1995~1996年全省旱地区试中平均每公顷产2090.1kg,较第一对照昆明高棵增产76.17%,较第二对照芥油一号[1]增产7.86%,现已进入生产。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低芥酸,三系杂交组合
芥菜型油菜优质强优势杂交组合江矮D_1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杂交将澳大利亚引进的低芥酸品系Zem-1的低芥酸基因导入芥菜型三系和云南地方优良品种,分别获得芥酸含量低、不育性状稳定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江矮A和恢复系88—122。江矮A与88—122组配的杂交组合江矮D1优势强,株型较矮而紧凑,耐旱、耐瘠,适应性较广,高产稳产,油酸含量35.41%,亚油酸33.06%,芥酸2.39%,含油量43.48%,恢复株率95%以上。1995~1996年全省旱地区试平均单产2090.1kg/hm2,较昆明高棵增产76.2%,较芥油一号增产7.9%。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低芥酸,三系杂交组合
芥菜型油菜不育系柱头外露性与不育性的关系
《中国油料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芥菜型油菜不同来源的不育系柱头突出营外长度及花粉活力研究表明,所观察的不育系柱头均突出蕾外,但突柱的长短与不育性无显著相关。无论柱头突出长或短,它们均表现雄蕊退化,花粉败育,有生活力花粉数量很少且不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