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抗逆甘蔗新品种云蔗102768的选育
《中国糖料 》 2024
摘要:[目的]针对甘蔗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选育高产、高糖、抗旱、抗病的甘蔗新品种,为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方法]以'新台糖26 号'为母本、'新台糖11 号'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采用甘蔗"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各级圃筛选、区试试验评比分析,选育出优良甘蔗新品种'云蔗102768'.[结果]'云蔗102768'中晚熟、高产、高糖、中-中大茎,脱叶性好、抗旱性强,高抗黑穗病、中抗条纹花叶病、抗高粱花叶病.在云南省第十五轮甘蔗新品种区域化试验中,平均蔗产量122.17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 号'(下同)增产 13.3%;全期(11 月—次年 3 月)平均蔗糖分14.70%,与对照相当;平均含糖量 16.26 t/hm2,比对照增产 12.4%.[结论]该品种于2022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甘蔗(2022)530004],适宜在云南省临沧、德宏、保山、红河等蔗区中等以上肥力的水田、坝地和有灌溉条件的坡地、台地种植.
关键词: 甘蔗新品种 ’云蔗102768’ 抗逆性 选育
高糖新品种云蔗1640花叶病原的检测与脱毒种苗生产
《中国糖料 》 2024
摘要:[目的]甘蔗花叶病是导致甘蔗品种减产的重要病害,通过应用甘蔗健康种苗可以有效提高甘蔗种苗的抗病能力.'云蔗1640'是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所培育的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适宜在我国热区推广种植.[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采样调查结合RT-PCR检测的方法,完成了'云蔗1640'甘蔗品种的花叶病毒带病情况调查,开展了'云蔗 1640'健康种苗的脱毒处理与品种的快繁.[结果]确认'云蔗1640'携带有甘蔗花叶病毒,其主要的病原以甘蔗线条花叶病毒为主,甘蔗花叶病毒次之,不带有高粱花叶病毒.通过温水处理结合茎尖脱毒的方法培养获得了'云蔗1640'健康种苗.研究表明经RT-PCR的方法检测线条花叶病毒和甘蔗花叶病毒的脱毒效率分别为10.12%和90.62%.经筛选出不带病原的脱毒种苗作为原种开展健康种苗的组培快繁.[结论]糖料蔗健康种苗的繁育是一种有效的良种繁育技术,可加快优异甘蔗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为我国蔗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优异种质,是我国蔗区老品种提纯复壮的新来源.
关键词: 甘蔗 ’云蔗1640’ 花叶病 脱毒种苗 种苗繁育与推广
强宿根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101666的选育与评价
《中国糖料 》 2024
摘要:[目的]适应蔗糖产业发展的需求,选育宿根性好的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保障蔗农和糖企利益,为云南和中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支持.[方法]以'桂糖 96-167'为母本、'崖城93-2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通过"五圃制"选育程序,经区试试验综合考察'云蔗101666'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结果]'云蔗101666'蔗茎均匀,株型紧凑直立,中至中大茎,脱叶性好;2017-2019 年区试试验中11-3 月的蔗糖分分别为:12.80%、14.97%、16.26%、17.09%、17.37%,全期平均蔗糖分达15.46%,比'新台糖22 号'高出0.71 个百分点;平均蔗茎产量121.32 t/hm2,较'新台糖22 号'增产22.50%;平均糖产量18.67 t/hm2,比'新台糖22 号'增产29.20%.该品种中抗黑穗病和条纹花叶病,感高粱花叶病,于2020 年7 月获植物新品种权.[结论]'云蔗101666'为中早熟、高产、高糖品种,其抗旱性强,宿根性好,脱叶性佳,适宜在云南德宏、版纳、临沧、富宁蔗区海拔900~1400 m甘蔗产区中等以上肥力的的旱坡地、台地种植.
美国引进甘蔗热带种的ARMS PCR真实性鉴定
《中国糖料 》 2023
摘要:甘蔗遗传基础狭窄已经极大地阻碍了其育种进程,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创新亲本材料将成为未来甘蔗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PCR体系(ARMS PCR)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美国引进的 24 份疑似热带种材料进行真实性鉴定.PCR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有'Green German'、'Black Fiji'、'Chittan'、'IN 84-072'和'NG 21-002'这 5份材料扩增带型与热带种'拔地拉'(Badila)一致,仅出现 428 bp的共有条带和 278 bp的热带种特有条带,属于热带种带型;而其它 19 份材料同时具有 278 bp的热带种特有条带和 203 bp的割手密特有条带,属于热带种与割手密的杂交种带型.经过上述分子鉴定得出结论,24 份美国引进的甘蔗种质中有'Green German'、'Black Fiji'、'Chittan'、'IN 84-072'和'NG 21-002'这 5 份材料为热带种材料,建议后续加强其农艺性状和抗性调查,并作为甘蔗热带种新血缘亲本进行杂交利用.
关键词: 甘蔗热带种 ARMS PCR 真实性 鉴定 甘蔗育种
脉冲标记下甘蔗13C富集及氮磷钾含量变化
《核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3C示踪是精准量化植物碳源贡献土壤碳的有效途径。为建立经济适用的甘蔗13C脉冲标记方法,同时获得13C富集蔗叶,本研究采用自制全密闭标记室进行标记试验,供试甘蔗品种为桂糖58号,设置0(CK)、0.32(T1)、0.64(T2)和1.28 g·m-3(T3)4个Na213CO3标记浓度,每隔7 d进行6 h的13CO2脉冲标记,共标记6次。于第6次脉冲标记开始及结束后采集标记室内气体,测定CO2浓度和δ13C-CO2。并于第2、第4和第6次标记7 d后破坏性采集植株,测定蔗叶和根系δ13C值及全碳和N、P、K含量,计算蔗叶和根系13C标记效率。结果表明,在密闭标记时间内,外源释放的13CO2 95%以上被甘蔗光合作用利用。蔗叶δ13C值和F值随着标记次数和Na213CO3标记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标记4次和6次后,蔗叶13C平均标记效率分别为25.2%和36.6%。总体来看,每次以0.32 g·m-3 Na213CO3标记6 h,每隔7 d标记1次,标记4次即可获得经济适用的13C富集蔗叶。养分含量结果表明,T1和T2浓度标记的蔗叶N、P、K含量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未标记蔗叶。标记4次后,除T2浓度标记的根系P含量外,标记根系的N、P、K含量均较未标记根系降低7.9%~32.9%、0.9%~20.7%和21.9%~47.9%。蔗叶N、K含量与根系N、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可见13C脉冲标记影响了甘蔗体内N、P、K的吸收与分配,促进了根系N、K向蔗叶迁移。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蔗同位素的高效标记以及标记期间甘蔗的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甘蔗秸秆碳在大气-植物-土壤中的周转提供科学材料。
191份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采集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收集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甘蔗遗传改良提供优良亲本,也为利用和保护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甘蔗野生种质资源采集按每隔30 km或海拔落差100 m取样1次,记录考察采集路线地理信息,调查表型性状和采集图像,并取地下根茎(地下种芽)样本保存。通过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对6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甘蔗野生资源考察队历时20 d途经11个县(市)51个乡镇,共采集到191份甘蔗野生种质资源,隶属于3个属5个种,其中滇蔗茅(Erianthusrockii)42份、割手密(Sacchuramspontaneum)53份、芒(Micanthussinensis)20份、斑茅(Erianthusarundinacius)35份、蔗茅(Erianthus fulvus)41份,主要分布于23°12′0″N~25°18′0″N,101°51′0″E~104°36′0″E和海拔208.45~2238.71 m地理区域。甘蔗野生资源种间表型性状变异丰富,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18.33%~51.76%,其中割手密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为40.95%,其次为斑茅,平均变异系数为38.61%,芒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33.80%。纬度和海拔均与叶宽、株高和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锤度与经度、纬度和海拔无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聚类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发现滇蔗茅种质第Ⅲ类群(Er2021-29)、割手密种质第Ⅱ类群(Sp2021-25、Sp2021-26和Sp2021-21)、芒种质第Ⅱ类群(Ma2021-15),斑茅种质第Ⅳ类群(Ea2021-8)、蔗茅种质第Ⅰ类群(Ef2021-1)共7份材料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优良。【结论】此次野生甘蔗种质资源采集行动弥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开远)在云南省境内部分县(市)考察盲区系统调查的空白,且采集的191份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特异材料具有其他甘蔗野生资源所不具备的优异性状,有7份种质综合表现优异,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甘蔗品种桂糖35号在云南勐海蔗区育种潜力分析
《中国糖料 》 2022
摘要:本研究先后以高糖甘蔗品种'桂糖35号'选配杂交组合9个,其中5个组合与2018型其他44个组合进行评价,其中4个组合与2019型其他39个组合同期在云南省勐海县进行评价,调查后代群体锤度、叶片清秀程度、空蒲心情况、生势指标,以期明确高糖品种'桂糖35号'在勐海蔗区的育种潜力.结果表明:(1)'桂糖35号'选配的9个组合中,5个杂交组合平均锤度高于双对照('粤糖93-159'、'新台糖22号'),5个组合后代高糖单株的比例达60%以上;(2)'云蔗94-343'×'桂糖35号'和'桂糖35号'×'粤糖85-177'被列为1级组合,入选率分别高达41.80%和31.80%;'CP81-1254'×'桂糖35号'和'粤糖96-86'×'桂糖35号'被列为2级组合,入选率分别达10.26%和12.10%;以上4个杂交组合适宜在勐海蔗区进一步杂交利用.'桂糖35号'可作为重要的育种亲本进一步杂交利用.
关键词: 甘蔗;品种;遗传育种;桂糖35号;锤度
甘蔗种质资源蔗糖分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高糖种质发掘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糖种质是甘蔗高糖育种取得成功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变异的评估是提高遗传改良效率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292份国内外甘蔗品种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3年(1年新植2年宿根)系统的田间试验,对蔗糖分的方差和遗传参数(遗传方差、广义遗传力、变异系数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种质间蔗糖分性状差异极显著,但与年份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3年试验的广义遗传力为0.85).变异系数分析显示,尽管具有较大的极差(平均为10.66%),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平均为10.13%),这可能与参试种质大部分为不同时期育成的商业品种有关.变异系数进一步分析显示,不管是新植还是宿根试验,11月的变异系数均大于之后的各月份.相关性分析显示,11月与总平均蔗糖分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5(P<0.001).表明11月或更早时间可能更有利于蔗糖分的选择.基于3年蔗糖分数据,发掘出平均蔗糖分超过16.00%的高糖种质32份提供杂交利用,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高糖育种亲本基因库.此外,本研究还就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糖育种研究提出了建议.
甘蔗野生种割手密和大茎野生种的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中国糖料 》 2022
摘要:为挖掘抗黑穗病甘蔗种质,采用针刺接种方法对19个割手密和6个大茎野生种质进行抗黑穗病鉴定评价.鉴定结果表明高抗(HR)材料有2个:'云农大2015-83'和'NG77-004',抗病(R)材料有1个:'云南83-1-81',抗性以上占12%;表现为中感(MS)、感病(S)和高感(HS)的材料分别有5、9和8个,各占20%、36%和3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植蔗与宿根蔗的累计茎发病率(IS)、新植蔗与宿根蔗的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以及IS与AUDPC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参试材料可聚类分为5类,抗病反应最好的第1类材料为'云农大2015-83'、'NG77-004'、'Q171'和'云南83-1-81'共4个,占总体14.3%,第2、3、4和5类分别有11、6、3和4个,分别占总体39.3%、21.4%、10.7%和14.3%.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 大茎野生种 黑穗病 抗性鉴定 针刺接种
生物炭对旱坡地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关键词: 甘蔗 生物炭 土壤 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梢腐病发病率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