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赵永昌(精确检索)
作者:柴红梅(精确检索)
作者:陈卫民(精确检索)
16条记录
食用菌驯化栽培中的土壤基质问题探讨

食药用菌 2022

摘要:随着食用菌商业化栽培种类的不断增加,土壤作用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一方面期待借此提高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为病虫害防治和连作障碍的解决寻找出路。综述土壤基质对于食用菌具有营养特性,支撑作用,温度、湿度、空气调节作用及出菇刺激作用;指出食用菌有土栽培存在病虫害防治难度大、连作障碍和重金属富集问题;提出氧气、二氧化碳和基质水分控制是实现无土栽培的关键,并对几种菇的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的表现情况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有土栽培 土壤基质 连作障碍 卵孢小奥德蘑 刺孢地花 离褶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状田头菇和杨柳田头菇B交配型位点特征分析及其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柱状田头菇(茶树菇)Cyclocybe aegerita在我国广泛种植,其菌株资源分为多个类群且遗传背景多样。多种命名和复杂的交配特征给柱状田头菇及近缘种的育种研究带来障碍。以两个物种柱状田头菇和杨柳田头菇C.salicacola菌株群体为研究材料,通过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设计特异引物扩增获取菌株群体的交配区域片段,用于菌株鉴定及系统构建。克隆获得了两个柱状田头菇菌株的B交配位点,其中约8 kb的片段序列非常保守,包括信息素受体rcb1、rcb2和部分非编码区。基于该区域含有变异区的片段设计特异引物,经对35个菌株扩增及克隆测序后,每个实验菌株中均获得1-2类型约3.2 kb片段(cbmr)。使用该片段与线粒体小亚基构建的聚类树契合度较高,但前者在类群的划分上更为精细。此外,该片段的变异区也为类群和交配型鉴定提供了靶位点。依据B交配型部分位点设计的引物在所有的实验菌株中均获得相应的片段,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用于柱状田头菇和杨柳田头菇菌株及B交配型分子鉴定。

关键词: 柱状田头菇 B交配位点 系统分析 交配型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技术探讨

食药用菌 2021

摘要: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野生食用菌产业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并可提高农民保护森林意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分析我国野生食用菌产业具有野生食用菌种类多、产区复杂,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和消费多元化特点明显,产业发展地域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等特点。指出影响我国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因素,并结合多年的研究结果,总结提出野生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多项技术和建议。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发展现状 林地 促繁 保育 生态微干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菇复合群菌株内ITS序列异源特征分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摘要:ITS序列作为常用的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真菌系统学研究,然而在茶树菇类群分析中缺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茶树菇菌株ITS序列进行测序,从中发现了8个菌株ITS测序图谱存在套峰。各菌株分离的子代同核体群体中存在2种ITS序列类型,推测亲本由不同ITS类型同核体杂交而成。从混杂的ITS扩增产物里进行克隆测序后,发现ITS1和ITS2区域存在模板复制转换的现象。依据ITS和线粒体小亚基mtSSU构建的聚类树显示的拓扑结构不一致,部分来自于同一菌株的ITS序列聚类到不同的群中。因此,茶树菇的ITS序列显示出多样性且组成复杂,从ITS杂合菌株中直接进行克隆分析会产生不正确的序列信息,给菌株鉴定和系统分析造成错误的结果。

关键词: 茶树菇 ITS异源 系统分析 套峰 线粒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菇B交配型位点结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茶树菇有性生殖内在分子机制,包括交配极性转换产生的同核体出菇问题。以茶树菇YSG同核体子代为实验菌株,依据基因组注释信息,利用嵌套引物验证B交配位点,设计引物扩增同核体群体,获得的扩增谱与菌株交配型进行比对。结果表明:(1)同核体培养后出现3种类型,菌丝型、无盖型和菌柄型,后两种为畸形子实体,不进行有性生殖;(2)依据交配位点B设计的引物扩增谱显示,B交配位点完整遗传到子代菌株中,没有观察到重组事件发生;(3)交配型分析显示,该B交配位点决定菌株的交配型,没有新的交配极性出现。本研究推断供试菌株茶树菇YSG同核体只包含一个B交配位点,结果与已报道的3个亚位点不同。这些结果差异是否由于类群差异造成,还需要更多的出菇实验及交配位点鉴定予以确认。

关键词: 茶树菇 同核体出菇 B交配基因 交配型转换 有性生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导致的侧耳属细菌病害

中国食用菌 2019

摘要: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多个种均能造成多种食用菌子实体褐变及腐烂,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给食用菌栽培带来极大损失.从云南一家栽培场发生褐变和腐烂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及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细菌病原菌株2株.经分析2株病原菌的16S rDNA序列完全一致,表明它们为同一物种.其16S rDNA序列在GeneBank中blastn分析显示与假单胞菌属菌种较为相似,有最高为99.56%的相似性.聚类结果表明该菌与常见的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为不同种,后续需要进行生理生化实验以确定其在假单胞菌属中的分类地位,该种的鉴定为食用菌病害的防治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 假单胞菌属 食用菌病害 平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肚菌子实体发育生物学(上)——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子对菌丝培养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食药用菌 2018

摘要:指出羊肚菌具有物种多样性,羊肚菌分类尚存在问题和难点;多方面系统分析羊肚菌生态学,包括环境生态因子(土壤、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和二氧化碳)、营养方式(腐生、菌根)和内生或附着生物体(真菌、细菌、病毒、质粒等);总结羊肚菌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子囊孢子形成与萌发,多变的培养形态,菌核形成与变化,分生孢子,原基形成分化与子实体形成,出菇方式与富营养栽培等。

关键词: 羊肚菌 物种多样性 生态学 土壤特性 营养方式 发育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肚菌子实体发育生物学(下)——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子对菌丝培养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食药用菌 2018

摘要:3羊肚菌发育生物学羊肚菌的生活史是研究的难点,目前有提出两种生活史[114,115],都认为形成菌核和分生孢子是关键环节。储存营养的菌核在子囊果发育过程中作用较大,既可以萌发为生殖菌丝,又可以直接产生子囊果。羊肚菌的菌核为假菌核,不同的可栽培出菇的菌株产菌核能力差别较大,甚至有菌种阶段完全不产菌核的菌株也能很好地出菇;另一方面尚无菌核萌发成原基的直接证据。分生孢子的争议则较大,主要是从自然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菇复合群系统类群及交配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茶树菇复合群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菌类,其菌株资源多样,命名混乱。为给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线粒体小亚基V4-6-9区序列和交配,对4个代表菌株进行分子和交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线粒体小亚基序列作为类群区分的有效标记,有效区分杨柳田头菇类群、茶树菇/茶薪菇类群和杨树菇类群;(2)交配特征显示杨柳田头菇为独立生物学种,而其他类群属同一生物学种,建议使用茶树菇这一名称。研究结果可为茶树菇资源鉴定及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菇 线粒体小亚基 交配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理性认识羊肚菌产业发展诸多问题

食药用菌 2018

摘要:讨论分析目前羊肚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非理性发展羊肚菌栽培,缺乏对羊肚菌栽培特性和适宜气候因素的认识;过度宣传效益,刺激产业发展;菌种销售混乱,所谓的"新品种"层出不穷;科研成果迭出,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栽培方式多样,技术创新缺乏理论依据;产品价格战依然存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合理等。指出应理性认识以实现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羊肚菌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应是错季栽培和驯化选育新种类,实现鲜菇常年供应。作出区域发展建议与预期,分析年度产业形势。

关键词: 羊肚菌 非理性发展 栽培地域 错季栽培 投资效益 价格 规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