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尖顶羊肚菌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是否产菌核及产菌斑为标准将尖顶羊肚菌子实体ZD-18分离的49个单孢菌株分为四组,并以1个组织分离菌株为对照,采用AFLP技术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用筛选出的4对引物进行扩增,在100bp-600bp有效带范围内的488条带都具有多态性,通过Nei’s无偏遗传相似度及遗传距离(1978)的UPGMA聚类分析,可将50个菌株分为11个组群,且与四个形态分组的多态性指数很一致,但形态和遗传仅在产菌斑性状上具有对应趋势,产菌核性状的遗传聚类说明其基因表达复杂多变,可利用研究得出的多态性遗传图谱进行较深入的分子研究。
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群体培养特性研究
《生物技术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羊肚菌不同分离物在培养过程中形态学变化较大且极不稳定,通过同一子实体不同单孢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研究特别是产菌核能力的变化回答这些变化是否是由于多核菌株的不稳定性引起。方法:以不同来源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为材料,并以粗柄羊肚菌为对照,研究了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并对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产菌核和不产菌核单孢进行配对培养。结果: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按培养特征可分为9类,同等条件下每一菌株的培养特性保持稳定;在综合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CPDA)、葡萄糖硝酸钠琼脂培养基(GN)、酵母膏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进行转接培养时,可成功地将产菌核菌株转化为不产菌核菌株;尖顶羊肚菌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各产菌核单孢菌株产核数量及分布变化很大,交配后单孢之间性状会发生较大变化,包括菌核形态、菌丝形态、生长势,特别是产菌核能力会消失和发生转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