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热区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省干热河谷区,以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系)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品种(系)的一级分枝数和水分有明显差异。所有参试材料在2018年和2020年每年可刈割8次,2019年为9次。6号苜蓿品种‘南苜701-特克拉’的年均干草产量最高,达到29 589.96 kg·hm-2,显著高于5号‘四季旺’和8号‘德钦’(P <0.05)。在2018年,8个苜蓿品种(系)产量在4个季度中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第3季度>第2季度>第4季度>第1季度。所有供试材料的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全钙、无氮浸出物差异均不显著(P> 0.05)。8号品种‘德钦’的粗蛋白含量(21.43%)、粗灰分(10.16%)和全磷含量(0.25%)均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18.36%)。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热引41号紫花苜蓿’‘德钦’‘多叶’和‘WL525HQ’”的综合表现较好,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产量性状 灰色关联度 营养价值 综合评价 干热河谷
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干热区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苜蓿优良品种,在干热河谷区元谋,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7年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的8个紫花苜蓿,在本区均能安全越冬,正常生长,生育期205~215 d.(2)株高最高的品种为WL525HQ,达到70.20 cm,与维多利亚、德钦、赛迪7号和WL712HQ品种有显著差异(P<0.05).一级分枝数最高的品种为WL656品种,为27.20枝,WL712HQ和G8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茎叶比最高的品种为WL712HQ品种,为1.10,与德钦和赛迪7号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年均干草产量最高的是赛迪7号紫花苜蓿,显著高于德钦品种(P<0.05),2018年、2019年、2020年和三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4217.40 kg/hm2、32527.55 kg/hm2、22024.93 kg/hm2和29589.96 kg/hm2,所有参试材料在2018年和2020年每年可刈割8次,2019年为9次.(3)5号品种粗蛋白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21.43%和0.25%.WL903品种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含量为23.51%.(4)经灰色关联度分析,8 个紫花苜蓿品种排名前 3 的为赛迪 7 号、WL525HQ、维多利亚.综上,赛迪 7 号、'WL-525HQ'、维多利亚表现较好,可在干热河谷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幼龄果园夏季套种玉米+秋季套种蔬菜模式建设
《中国热带农业 》 2023
摘要:为充分利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幼龄果园光热水土资源,提高幼龄果园建园初期(种植后1~3年)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农经济收入,降低幼龄果园种植和管理成本,2018—2020年,根据区域玉米和3种蔬菜的种植方式,建立“幼龄果园夏季套种玉米+秋季套种蔬菜”的增产增效栽培模式,总结栽培模式关键技术,结合套种作物在市场的销售情况,分析模式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果树单作对比,幼龄果园夏季套种玉米+秋季套种蔬菜的种植模式,每年增加幼龄果园2种以上农作物品种,提高园内经济收入,每公顷增收约113694.00~273090.00元,纯收入约75569.00~201701.50元/hm~2,以短养长,同时高于蔬菜单季收入。在果树行间种植短期作物,可使杂草抑制率超过70%;随着短作水肥的施入,果树根系吸收多余的水肥,可促进果树生长;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培肥土壤,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短期作物与短期作物间的轮作,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果园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幼龄果园的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种植行距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3
摘要:为研究不同种植行距对干热河谷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播种量为45 kg/hm2条件下,比较种植行距在20、30和40 cm时对三得利紫花苜蓿生产特性与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对三得利紫花苜蓿物候期的影响不大,生育期205~210 d.3个种植行距下紫花苜蓿的生长量、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间均没有差异(P>0.05).种植行距为30 cm时,紫花苜蓿的株高和一级分枝数达到最高,分别为52.90 cm和21.60枝/株;行距为20 cm时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最高,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39600.14、43730.90和33529.22 kg/hm2;行距为20 cm时三得利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全钙的含量也最高,分别为20.17%、1.00%、8.23%、45.23%、0.17%和0.96%.综上,在干热河谷区,当播种量为45 kg/hm2时,三得利紫花苜蓿的适宜种植行距为20~30 cm.
关键词: 种植行距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营养成分含量 干热河谷
氮磷营养水平对牧草生长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以多年生的豆科牧草柱花草和禾本科牧草扭黄茅和孔颖草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不同氮磷水平下3种牧草的生长量、总生物量、不同深层根系的生物量.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氮磷对比,P1水平扭黄茅10~20 cm根层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外,氮磷的施用对3种牧草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物量和3个根层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N1(120 kg/hm2)水平下均能提高3种牧草生物量,N2(240 kg/hm2)水平下对3种牧草生物量影响不大,说明适量施氮有利3种牧草的生长.与未施氮(N0)对比,除了N2(240 kg/hm2)水平柱花草0~10 cm根层生物量减少外,3种牧草0~10 cm和10~20 cm根层生物量均为增加趋势.2个氮水平均能提高柱花草在0~10 cm根层生物量的比例,而扭黄茅和孔颖草在10~20 cm根层生物量的比例增加.与未施磷(P0)对比,P1(37.5 kg/hm2)水平可以促进3种牧草的生长,3种牧草的生物量及0~10 cm和10~20 cm根层生物量有增加趋势,P2(75 kg/hm2)水平影响不大.表明适量氮磷的添加有利3种牧草的生长,即种植当年氮的推荐施用量120 kg/hm2,磷的施用量37.5 kg/hm2.
关键词: 牧草;氮;磷;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秋季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粮经作物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热带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充分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资源,提高杧果种植后1~3年果园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2015—2017年(即本区杧果种植后1—3年),秋季在杧果树行带间种植鲜食玉米、无筋豆、三月瓜、番茄、洋葱,初步分析种植短作作物后果园的效益,总结套种粮经作物关键的栽培技术:种植短作前,翻耕果树行间带土地,作物和良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和科学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防治、作物采收后及时清园等措施.提出了秋季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短作作物的应用前景: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5种粮经作物,均能以短养长,年增加幼龄杧果园收入5.1~16.7万元/hm2,填补种植杧果的成本和部分管理成本.
关键词: 幼龄杧果树行间 种植 秋季 粮经作物 关键技术 应用前景
青枣园行间种植2种冷季型牧草的效益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比较青枣单种和青枣行间种植2种牧草的效益,在种植当年的青枣园行间,种植黑麦草和紫花苜蓿,设置青枣单种、青枣+黑麦草、青枣+紫花苜蓿、青枣+黑麦草/紫花苜蓿4个种植模式,观测研究4个种植模式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青枣+紫花苜蓿和青枣+紫花苜蓿/黑麦草种植模式下,牧草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青枣+黑麦草种植模式(p<0.05);青枣+紫花苜蓿、青枣+紫花苜蓿/黑麦草种植模式牧草产量分别比青枣+黑麦草种植模式高8 373.60、9 280.55 kg/hm2,分别增加效益20 934.00、23 201.50元/hm2,其中效益增幅为93.73%和103.88%。青枣+黑麦草、青枣+紫花苜蓿、青枣+紫花苜蓿/黑麦草的效益分别比青枣单种高22 335.25、43 269.25和45 536.75元/hm2,且每公顷可节约80~94个人工,节约除杂费8 000~9 400元。本研究为区域果园间种牧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间作与施氮对牧草生物量、种间竞争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与施氮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生物量、土壤氮磷吸收能力及柱花草/扭黄茅间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种间相对竟争能力和相对拥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水平下,与柱花草单作比较,间作降低了柱花草对土壤氮磷的吸收,未施氮(N0)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15.95%和12.86%,施氮(N120 kg·hm~(-2))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41.98%和51.14%,抑制柱花草的生长,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69%(N0)和39.43%(N120),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01%(N0)和53.21%(N120)。但间作提高了扭黄茅对土壤氮磷的吸收量,N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4.09%和10.62%,N12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31.86%和39.78%,促进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N0和N120水平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4.43%和24.98%。N0水平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相对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的相对拥挤系数小于1,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为豆禾牧草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