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道地药材云木香GAP研究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实践与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云木香原产印度,20世纪30年代初在云南丽江引进种植,并逐渐推广扩展至全省多地,1959年首次出口,誉为“云木香”,为云南省重要道地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为规范云南道地药材云木香的栽培措施,以保证其产品质量,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综述云木香的道地沿革与种植历史、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传统初加工方法的继承与创新、标准化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5个方面的研究,以期为云南西北高寒山区该道地药材品种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干燥方法对云木香外观性状与有效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云木香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云木香干燥速率、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为选择最佳产地初加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从源头上提高云木香品质质量,保证云木香药材质量的稳定和可控。【方法】通过不同方法(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烘干、微波干燥、冷冻干燥)进行干燥处理,测定不同干燥方法下云木香的干燥速率、外观性状、有效成分。【结果】云木香阴干和晒干,药材外观品质好,质地坚硬,密度最大,指标性成分含量高,不同干燥方法中阴干处理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含量最高,总含量达4.3%,晒干总含量达3.7%,浸出物含量分别高达41.9%和38.5%,但干燥速率缓慢,分别耗时约515和612 h;在热风干燥中,云木香指标性成分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呈负相关,外观品质较差,药材断面颜色棕褐色,有空心和断裂,易折断,药材达到恒重时间与阴干、晒干相比,缩短5~6倍;40℃烘干药材质量去氢木香内酯含量和木香烃内酯含量均较高,达3.6%,耗时122 h。微波干燥干燥速率最快,仅耗时38 h,但质地坚硬易折断,品质质量不好,指标性成分较低。冷冻干燥有效成分含量最低,去氢木香内酯含量和木香烃内酯含量未达到《中国药典》2020版第一部标准。【结论】40℃烘干可大幅度提高干燥速率,确保药材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可用于云木香规模化产地加工;阴干和晒干干燥法形成的药材质量最优,适宜于药材产量少、种植规模小的产地。


基于"3414"方案的云木香产量与质量研究初报
《江西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基于"3414"方案,研究了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比对云木香产量和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3P2K2处理的纯N、纯P、纯K施用量分别为540.0、270.0、225.0 kg/hm2的鲜重和干重产量最高,分别为31347.12、10486.61 kg/hm2,较N0P0K0(CK)分别增产132.67%、132.48%,N2P2K2、N2P3K2的产量也较CK增产显著.质量指标:木香烃内酯含量在1.50%~2.00%之间,居前2位的N2P0K2、N2P2K0均为2.00%;去氢木香内酯含量为1.00%~1.60%,以N2P0K2最高,为1.60%,较CK增加了49.53%;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总量为2.50%~3.60%,以N2P0K2最高,为3.60%;挥发油含量为0.59%~0.87%,以N2P0K2最高,为0.87%.肥料单因素对云木香鲜重产量的影响:磷肥的增产作用最明显,氮肥次之,钾肥最差.综合产量表现来看,最佳施肥处理为N3P2K2.氮、磷、钾肥配施对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可循.频次分析结果表明,肥料推荐施用量:氮肥223.91~316.09 kg/hm2、磷肥175.14~240.81 kg/hm2、钾肥70.97~111.31 kg/hm2,肥料施用配比为1∶(0.55~1.08)∶(0.22~0.50),产量达13472.59~31347.12 kg/hm2的概率为95%.
关键词: 云木香 3414试验设计 产量 频次分析 质量指标


云木香干物质及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规律
《中国现代中药 》 2021
摘要:目的:研究云木香不同时期干物质及氮、磷、钾、钙、镁营养素积累与分配规律,为云木香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移栽后第1年生的云木香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5 d田间取样1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木香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根部呈直线上升,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缓苗后50 d为返青期,养分吸收量较少。75~125 d为快速生长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膨大期,在125 d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1 395.90、205.03、1 311.33 mg/株;150 d时钙、镁吸收量最大,为682.54、155.88 mg/株。云木香对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木香返青期应少施肥;快速生长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肥料利用最大效率期,施肥以氮、钾和钙肥为主,肥料使用应少量多次;钾肥早施;中后期主要施用速效钙、镁、磷肥。


云南丽江云木香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技术
《中国现代中药 》 2012
摘要:目的:研究云木香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技术。方法:在云南丽江对云木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云木香全生育期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同时讨论了丽江地膜覆盖栽培云木香增产的原因。结果:通过地膜覆盖栽培云木香,出苗率可达90%以上,2年生的主根长达20.36~42.71cm;最大根粗达3.37~5.40cm;折干率达31.60%~34.74%;最高产量可达10032kg·hm-2;总灰分小于4%,酸不溶灰分小于2%。结论:通过此技术,在生产上可实现云木香的规范化种植,促进丽江及周边地区云木香产业化发展。


云木香良种繁育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2012
摘要:为规范云南道地药材云木香的良种繁育,保证产品质量,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要求和内容,从良种定义、环境要求、播种、田间管理、种子采收、加工与储存等方面对云木香规范化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种子繁殖生产技术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以适应云南西北高寒山区云木香良种生产的需求,对规范云木香生产、保证药材质量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云木香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云木香GAP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云木香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播期设置3/15(月/日)(A1)、3/25(A2)、4/5(A3)、4/15(A4)、4/25(A5)五个水平;种植密度设置穴行距30cm×10cm(B1)、30cm×20cm(B2)、30cm×30cm(B3)、30cm×40cm(B4)、30cm×50cm(B5)五个水平。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对云木香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播期为A3、A4、密度为B2、B3时产量较高,农艺性状较理想。25处理组合中,A3B2、A3B3、A4B2、A4B3较为理想,4月中上旬、30cm×20cm和30cm×30cm为分别当地云木香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


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为云木香GAP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施用量、追肥量和采收期4因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因子和单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云木香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20cm×30cm;底肥最优施用量为30000kg/hm2,复合肥450kg/hm2;追肥最优施用方法为复合肥450kg/hm2+尿素300kg/hm2混合施用;次年10—11月采挖有利于提高云木香根茎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