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秋季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粮经作物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热带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充分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资源,提高杧果种植后1~3年果园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2015—2017年(即本区杧果种植后1—3年),秋季在杧果树行带间种植鲜食玉米、无筋豆、三月瓜、番茄、洋葱,初步分析种植短作作物后果园的效益,总结套种粮经作物关键的栽培技术:种植短作前,翻耕果树行间带土地,作物和良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和科学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防治、作物采收后及时清园等措施.提出了秋季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短作作物的应用前景: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5种粮经作物,均能以短养长,年增加幼龄杧果园收入5.1~16.7万元/hm2,填补种植杧果的成本和部分管理成本.
关键词: 幼龄杧果树行间 种植 秋季 粮经作物 关键技术 应用前景


云南"阳光玫瑰"葡萄关键栽培技术及发展建议
《中国南方果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阳光玫瑰"葡萄是品质极优的鲜食葡萄品种.本文对阳光玫瑰葡萄在云南的表现以及建园、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几项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同时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楚雄地区不同生境下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HPLC测定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摘要:何首乌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植物,性味甘、涩、微温;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生首乌和制首乌。生首乌具有润肠通便、解毒和截疟的功效;制首乌具有补益精血和固肾乌须的功效。目前,国内外对何首乌的人工规范化种植研究刚刚起步,何首乌人工种植中的关键因素研究是提高何首乌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也是何首乌野生变家种、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本文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生境下何首乌(野生和家种)的有效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O-β-D-葡萄糖苷含量测定,人工栽培2年的远比野生8~10年的高,同时也高出药典记载的水平,人工科学规范化栽培何首乌具有极大的意义。


脉瓣卫矛种子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脉瓣卫矛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绿化造林树种,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植物资源,试验分别研究了种子处理方式、播种量、播种深度、育苗季节、育苗基质对种子育苗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脉瓣卫矛种子育苗时,冷水浸种是最佳的种子处理方法;适宜的播种量为15 g/m2;适宜播种深度在1~1.5 cm之间;春、秋2个季节都是脉瓣卫矛种子育苗的最佳季节;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有利于脉瓣卫矛种苗的生长发育。


宾川干热河谷区柑橘园套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宾川干热河谷区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提高柑橘园建园初期(1~3年)的综合效益和复种指数,促进果农增收,采用"乔(灌)+农经作物"的建园方法,建立柑橘园套种模式,提出典型模式建设关键技术,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园前3年幼树期进行作物套种,能以短养长,使柑橘园每年平均增收32 340元/hm2,套种经济作物每年最高增收达55 200元/hm2;能改善柑橘园小气候,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抑制杂草,减少虫害,保持果园生态系统平衡,保护人类健康;提高柑橘园的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浅谈制丝业的全面管理及管理重点
《云南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制丝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工序繁多,各车间、各工种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管理就成了制丝业的一个主要难题,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生丝的质量、产量、缫折,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制丝业的管理核心是在前缫车间,把前缫车间管理好了,其他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花毛茛块根规模化繁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花毛茛杂交种子为试验材料,在昆明地区对花毛茛块根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2.5℃低温处理30d的种子,其萌芽率达87%,种子苗成活率达83%;3对真叶的种子苗移栽成活率最高达到88%,长势最好;12月上旬最适宜种子苗定植,种子苗成活率为93%,剪除花枝,块根围径可增加2~3 cm;种子苗定植株行距10 cm×10 cm可使病害感染率控制在5%以内,收球率达96%,块根围径达到5~8cm;落苗后控水5d采收块根,块根腐烂率控制在1.5%以下;室内风干干燥,可避免块根再次萌芽和腐烂。


云南省啤酒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6
摘要:阐述了中国啤酒产业链的关键问题,云南省啤酒大麦育种及其产业化、啤酒麦芽酿造等关键技术研究和特色啤酒研制开发,强调了关键技术在云南啤酒工业中的显著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