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诱导蜂王滞育与出蛰方法对短头熊蜂繁育特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驯化本土熊蜂为农作物授粉,是现代农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之路。本研究旨在探明诱导云南本土优势熊蜂种——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蜂王滞育与出蛰方法对繁育特性的影响,以优化饲养关键技术,提高繁育效率。【方法】通过对短头熊蜂蜂王不同滞育期体重及存活率变化的统计,以及饲养不同体重、不同滞育期(滞育历时30, 60, 90, 120和150 d)和不同诱导出蛰方法(未经处理对照组、5℃冷藏90 d以及CO2处理5和30 min)处理的蜂王,记录蜂群发育(蜂王产卵前期、始见工蜂历时、始见子代蜂王历时、始见雄性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及建群蜂王寿命)、群势(工蜂数量和子代蜂王数量)、繁育效率[蜂王产卵率、蜂群可应用率(工蜂数量50头以上的蜂群比例)和子代蜂王生产率]等繁育特性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短头熊蜂成功交尾的蜂王体重符合正态分布,范围在0.4513~1.1928 g之间,平均为(0.8969±0.1219) g,出现频率最高的体重范围是0.8733~0.9788 g,占比61.2%。滞育期蜂王存活率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随滞育历时的延长而下降,滞育历时超过120 d时,蜂王存活率急剧下降。蜂王滞育前体重分别与蜂王产卵前期、蜂群始见工蜂历时、始见子代蜂王历时、始见雄性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建群蜂王寿命、工蜂数量及子代蜂王数量相关性都不显著,但是中等体重(0.8733~0.9788 g)的蜂王建群后子代蜂王生产率更高;蜂王滞育前体重和滞育历时对蜂群发育和群势的影响不产生交互作用,滞育历时与蜂群产生的工蜂数量和子代蜂王数量相关性不显著,但与蜂王产卵前期、始见工蜂历时、始见子代蜂王历时、始见雄性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和建群蜂王寿命呈极显著负相关,随滞育历时的延长,蜂群发育期缩短。虽然滞育90 d的蜂王产卵率与滞育60和120 d的相近,但建群后工蜂数量多,蜂群可应用率及子代蜂王生产率高于滞育60, 120和150 d的蜂王的。5℃冷藏90 d和CO2处理的蜂王产卵前期、蜂群始见工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和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极显著短于对照组;CO2处理30 min组蜂群的工蜂数量最多(496.4±101.1头),显著高于CO2处理5 min组的(364.4±132.1头)、5℃冷藏90 d组的(398.2±117.2头)和对照组的(253.0±44.0头),蜂王产卵率(100.0%)、蜂群可应用率(86.7%)和子代蜂王生产率(86.7%)依次高于5℃冷藏90 d组和CO2处理5 min组的,对照组的最低。【结论】短头熊蜂成功交尾的蜂王必须经历滞育才能正常建群繁育后代,且滞育前体重在0.8733~0.9788 g的蜂王繁育特性较好;5℃冷藏90 d和CO2处理均能诱导蜂王出蛰产卵建群。本研究结果可为短头熊蜂的高效繁育技术集成提供参考,对于本土熊蜂的保护和授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短头熊蜂 滞育 CO2处理 冷藏 蜂群发育 群势 繁育效率
熊蜂饲料糖水中微生物数量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优化熊蜂养殖过程中饲料糖水的制备,提高饲养技术水平,试验检测了不同糖浓度和冷藏时间以及熊蜂取食和自然放置两个处理的糖水中微生物的数量,统计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预测最优饲料糖水制备及保质方案。结果表明:加热煮沸后灌装冷藏的糖水中检出细菌,其中大肠菌群每100 g<30 MPN(most probable number),未检出霉菌和酵母菌;糖浓度、冷藏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糖水中的菌落总数(P<0.01);55%的糖水中菌落最少,与60%的糖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3个浓度(P<0.05)。糖水在4℃保存96 h,菌落总数呈下降趋势,而后增长;60%糖溶液冷藏96 h菌落总数最低,但与55%糖水冷藏48 h及60%糖水冷藏72 h差异不显著(P>0.05);熊蜂取食后糖水中的菌落总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且增长速度更快。说明加热煮沸冷藏对熊蜂饲料糖水有保鲜作用,60%糖水4℃保存96 h为最佳方案,但熊蜂取食可加快糖水变质速度,饲养中要根据糖浓度选择合适的冷藏及更新时间。
关键词: 熊蜂 饲料糖水 冷藏 取食 菌落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酸奶发酵和冷藏过程中品质评价及主要风味成分变化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酸奶发酵和冷藏过程中的品质特性及主要风味成分变化情况,测定了酸奶在发酵和冷藏过程中的pH值、酸度、持水力、黏度等理化指标以及乳酸菌活菌数和氨基酸、脂肪酸等风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酸奶持水力和黏度变化趋势相同,在发酵和冷藏前期逐渐增加,后期平缓下降;发酵阶段酸度显著升高,而pH值显著下降,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冷藏阶段均变化不显著;乳酸菌数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在发酵和冷藏阶段呈现逐渐增加—迅速降低—缓慢上升的趋势;脂肪酸含量在发酵和冷藏期间持续上升,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发酵和冷藏阶段逐渐降低,而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逐渐增加,均无显著性变化.该研究为酸奶及发酵乳制品的研发和品质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低温下光周期诱导半闭弯尾姬蜂蛹休眠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研究目的是在低温下诱导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en休眠,为半闭弯尾姬蜂蜂蛹的保存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方法在室内温度10℃、设置4个光周期:L∶D=10∶14、L∶D=12∶12、L∶D=14∶10、L∶D=16∶8,观察半闭弯尾姬蜂蛹休眠诱导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蛹是半闭弯尾姬蜂休眠的敏感虫态,休眠蛹表现出对光周期的数量反应特征,休眠诱导的临界日长在14-16 h之间。不同光周期具有不同的诱导效果,短光照促进休眠,蛹在光周期为L∶D=10∶14时休眠率最高,达73.03%;光周期为L∶D=16∶8时,则仅为10.67%。半闭弯尾姬蜂感受休眠信号的敏感期为预蛹期,进入休眠,蛹感受休眠信号以后,需要在发育条件中发育到预蛹后期,蛹才能全部进入休眠。将室内诱导的休眠蛹在10℃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42 d,休眠蛹仍有64.13%可以正常羽化。结论: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该种天敌昆虫休眠的主要因子。
不同海拔地区生产的东方百合种球西伯利亚冷藏过程中生理变化的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种不同海拔条件下种植的东方百合西伯利亚种球进行(-1±0.5)℃低温处理,比较其在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2种海拔百合种球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芽生长点均不断伸长,产自云南香格里拉的百合种球和产自浙江嘉兴的百合种球分别于冷藏69、86 d解除休眠。贮藏期间淀粉含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则刚好相反,即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细胞膜透性均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经冷藏处理的百合种球种植后其出苗时间、心叶展开时间、现蕾时间、开花时间和吐粉时间都相应缩短,株高变矮,但对百合叶片数量和花蕾数量影响不大。
香石竹插穗及扦插苗冷藏效果初探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3℃条件下,采用3种包装,冷藏3个品种的香石竹扦插苗及插穗,经不同时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同等温度条件下,协调湿度尤为重要。冷藏插穗以无孔纸箱为好,冷藏苗以有孔纸箱和塑料箱为好。冷藏插穗及苗自身的质量极为重要,必须是健壮的、不带病的。3个品种以达拉斯冷藏效果最好,红橘次之,红宝石较差。冷藏插穗可极大地提高生根不整齐品种的生根整齐度。蘸生根粉后冷藏效果更明显。冷藏插穗扦插均比对照提早3~6 d生根,达拉斯蘸生根粉后冷藏扦插可提早12 d生根(晚秋)。冷藏100 d以内的种苗种植于大棚内成活率均在97%以上,但冷藏124 d的,缓苗时间延长,成活率下降。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