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通过调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16州(市)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自2019年1月11日草地贪夜蛾首次在云南省江城县发现并得到确认以来,呈现出蔓延速度快、食性范围广、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周年发生危害的特点。全省在16个州(市)129个县1259个乡(镇)有发生,占全省1370个乡(镇)的91.9%。除了玉米以外,还危害小麦、甘蔗、生姜、陆稻、油菜、青稞和高粱7种作物,并零星危害牧草皇竹草等,截止2019年12月19日其他作物危害面积为16733 hm2。
腾冲市油菜根肿病苗期发病因素及药剂防治
《云南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考察育苗时期、苗床地(大田和坡耕地)选择、品种等栽培因素对苗期油菜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研究不同药剂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指导病害的有效防控。在黄家寨村和大园子村,以3个播种期(间隔10~15d)、2种育苗地(大田育苗和山地育苗)、4个主栽品种(绵油33、中都油998、绵油14和绵油309)为考察因素,在油菜移栽期调查病害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试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1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精制黄腐酸土壤调理剂4个药剂对苗期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播种期对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减少;育苗地的选择对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大田育苗显著加重油菜根肿病的发生,而异地(坡地)育苗可有效防控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当地主要推广种植的油菜品种对油菜根肿病的抗病性较差,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4个供试药剂对苗期油菜根肿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按照各药剂推荐用量和施用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和延缓苗期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发展。育苗时期、苗床地(大田和坡耕地)选择、品种等栽培因素与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因地制宜地利用各地栽培条件,辅以适当的药剂防治,可以有效防控苗期油菜根肿病的发生。
云南湿热区柠檬果园杂草组成及防除对策
《南方农业 》 2018
摘要:根据云南省湿热区柠檬果园的杂草种类、危害特征、危害时期调查,初步明确瑞丽湿热区柠檬果园内杂草有28种,隶属于13科,其中:菊科10种,占35.71%;禾本科4种,占14.29%;茜草科、莎草科、茄科各2种,分别占7.14%;旋花科、苋科、鸭跖草科、山柑科、天南星科、十字花科、铁线蕨科、玄参科各1种,分别占3.57%。主要优势杂草为藿香蓟、阔叶丰花草、马唐、鬼针草、野茼蒿和鼠麴草。瑞丽湿热区柠檬果园危害性杂草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大量发生。提出综合防除对策:1)以人工刈割的方式割除株高大于40 cm的藿香蓟、野茼蒿、鬼针草、小飞蓬等杂草。2)人工铲除柠檬植株滴水线10 cm以内范围的杂草。3)在生长初期,人工多次铲除铁线草、狗牙根和白茅等恶性杂草。4)柠檬园周边使用草甘膦除草剂防除杂草。
关键词: 柠檬果园 杂草 种类 发生特点 防除对策 瑞丽湿热区
2014年云南番茄、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与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地区番茄、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Tospoviruses)与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为有效监测与防控Tospoviruses引起的斑萎病及传毒蓟马的发生流行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对云南Tospoviruses常发重灾区泸西和晋宁地区番茄、辣椒上的Tospoviruses及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结果】2014年,泸西番茄、辣椒上斑萎病发病率和传毒蓟马种群数量均于7月7日达最高值,分别为16%、66%和1418、822头/100株。晋宁地区番茄、辣椒斑萎病发病较重,7月12日发病率达最高,分别为76%和80%,番茄上传毒蓟马种群数量在6月21日达最高峰,百株虫量为896头,辣椒在7月12日达最高峰,百株虫量为696头。经室内ELISA及分子检测,Tospoviruses种类鉴定为TSWV、TZSV;传毒蓟马种类鉴定为西花蓟马、花蓟马及棕榈蓟马,西花蓟马为绝对优势种。【结论】2014年云南泸西、晋宁等地番茄、辣椒上Tospoviruses引起的斑萎病及传毒蓟马危害严重,选择抗性品种是有效控制Tospoviruses发生流行的方法之一。针对Tospoviruses及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合理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才能保证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番茄 辣椒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 传毒蓟马 发生特点 云南省
云南白背飞虱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
《应用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在云南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为全省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2011年,我们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测报灯监测方法对云南主要稻区的滇西、滇西南、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白背飞虱的发生和田间种群消长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云南稻区白背飞虱的总体越冬虫量少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N23°55′164″以南,海拔高度为1 369 m以下有水源的稻桩、再生稻和落粒苗上,其中滇南和滇东南越冬虫量高于滇西和滇西南;灯下虫源始见期从3月初到5月下旬,滇西和滇西南最早在3月初,滇东北最晚在5月中下旬,全省有从滇西、滇西南向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逐渐延后的趋势;灯下诱集虫量表现为西南部低于东南部,全省迁入峰次数和灯下总虫量的高峰期集中在5月、6月和7月,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1次回迁高峰期;滇西南和滇南田间种群活动高峰在4月下旬至6月,滇东南和滇东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滇东北的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结论】云南省白背飞虱主害代在5月、6月和7月,重点发生在滇南、滇东南和滇西南稻区。
云南省向日葵病害发生与控制途径
《云南农业科技 》 2002
摘要:1999~ 2 0 0 1年对云南省向日葵病害进行调查 ,初步查清了近几年向日葵病害发生的种类 ,并对病害发生特点、危害性进行研究 ,提出了较为适用的控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