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苗瘟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农家保护下云南布朗族地方稻种资源苗期稻瘟病抗性水平与分布。【方法】以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78份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1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31个功能标记检测与分析。【结果】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78份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在40%~100%,平均抗性达93.6%;其中55份地方稻种资源对10个菌株的抗性达100%,占总资源数的70.5%;3个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的抗性强弱为勐海县(99.00%)>墨江县(89.09%)>双江县(80.59%)。菌株08-16-6a-1和HN-09-1c-7对3个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11.54%),而菌株HN-09-1c-7和08-20-1a-1对勐海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4.00%),菌株08-20-1a-1对墨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36.36%),菌株08-16-6a-1对双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致病力最强(52.94%)。功能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中,检测出Pi9、Pi5、Pita、Pikh、Pid2和Pikm 6个抗性基因;抗性基因频率为73.08%~84.62%,最高的为Pid2,最低的为Pi9;勐海县稻种资源中频率最高为Pita和Pid2,最低为Pi9;墨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5和Pi9,最低为Pita;双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ta、Pikm、Pikh和Pi9,最低为Pi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个抗性基因对苗期叶瘟抗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抗性基因组合可解释苗期叶瘟抗性变化1.8%~25.8%,抗性基因Pid2+Pi5+Pikm+Pikh组合的贡献率最低,而6个抗性基因组合的贡献率最高,但组合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强、抗谱宽,Pid2基因为主要抗性基因,筛选出38份对10个菌株抗性达100%且含Pid2和Pi9基因的资源,是拓宽稻瘟病抗性遗传背景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 地方稻种资源 布朗族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功能标记 致病力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Ⅳ.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加工品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稻种的加工品质在稻米生产和市场流通中十分重要,在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营养和外观品质的基础上,继续分析研究加工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从总的趋势看,初步摸清了加工品质包括糙米率和精米率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在云南省亚热带及滇中籼粳交错区、滇南单双季稻区,不仅糙米率和精米率高的资源出现频率多,而且糙米率和精米率相对比较略高于云南的其它地区,但针对加工品质不同的成分和特性还有着各自的分布侧重区域等,其结果可为优异资源挖掘和利用、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和稻米流通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