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影响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因子及提高摄食性的途径
《中国蚕业 》 2023
摘要: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家蚕摄食性的研究成果,围绕家蚕摄食性机制及其分子机理,系统综述了影响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因子,包括胚胎期人工蚕卵处理、滞育性、交配方式、性别、饥饿程度、发育阶段及人工饲料的理化性质、饲育环境和饲育技术等.提出了通过调整优化选育手段,推进人工饲料配方技术与生产工艺的深入研究,重视并落实开展家蚕人工饲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个环节的各项技术,加速推进家蚕人工饲料育相关领域的攻关,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同步进行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人工饲料配方、配套饲养技术及饲育环境等的研究,并系统推进,相互促进,积极推进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与普及.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摄食性 机制 分子机理 途径 基因 蛋白
云南小麦品种(系)锈病和赤霉病抗性功能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5个锈病成株期抗性基因的KASP标记Sr2_ger9 3p、Lr34jagger、CSTM4_67G、Lr68-2、VPM_SNP和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KASP标记TaHRC-KASP,对云南省育成的4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病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材料。结果表明,4个材料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34/Yr18/Sr57,频率为9.52%;6个品种(系)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67/Yr46/Sr55,频率为14.29%;7个材料含抗慢叶锈病基因Lr68,频率为16.67%;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Sr2/Yr30和成株抗叶锈基因Lr37的材料各有1个,频率均为2.38%;未检测出含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品种(系)。云麦69、云麦75、云麦56、宜麦1号和宜麦3号等兼有2个成株期抗锈病基因,可作为今后云南持久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关键词: 小麦 基因 锈病成株期抗性 赤霉病抗性 KASP标记
云南小麦品种(系)抗逆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小麦品种中抗旱和抗穗发芽等抗逆性状相关基因的组成分布,为云南小麦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个抗旱和3个抗穗发芽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对云南育成的4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3份品种(系)为TaDreb-B1基因的TaDREB-B1a耐旱单倍型,频率为54.76%;24份品种(系)为1-feh w3基因的Westonia type抗旱单倍型,频率为57.14%;35份品种(系)为TaCwi-4A基因的Hap-4A-C抗旱单倍型,频率为83.33%.29份品种(系)为TaVp-1B基因的Vp1B1c抗穗发芽单倍型,频率为69.05%;35份品种(系)为TaPHS646基因的RioBlanceo type抗穗发芽单倍型,频率为83.33%;17份品种(系)为TaSdr-B1基因的TaSdr-B1a抗穗发芽单倍型,频率为40.48%.11份品种(系)为3个抗旱基因的抗性单倍型组合,频率为26.19%;10份品种(系)为3个穗发芽抗性基因的抗性单倍型组合,频率为23.81%;2份品种(云麦76、保麦2号)为3个抗旱性和3个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有利单倍型组合,频率为4.76%.[结论]充分利用这些含有优异抗逆基因资源的品种(系),在云南小麦抗逆育种中聚合应用上述基因有利单倍型的,可有效的综合提高云南小麦抗逆性.
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的油脂累积通路上基因的差异表达
《中国粮油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油脂累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过程,其通路上的基因表达水平影响着菜籽的含油量.本研究选取3个不同含油量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qPCR和ELISA研究了油脂累积通路上ACC1、ENO1、PDH-E1α、STP12、SUC1、PSB28、PSBY等7个基因在23DAF、33DAF、43DAF种子和角果皮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表明随着种子发育的进程7个基因表达的RNA和蛋白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含油量品种中33DAF或之前的基因表达水平与菜籽含油量呈不完全一致的关系,而43DAF时基因表达水平与菜籽含油量均呈一致的关系,这说明了后期基因表达水平与菜籽含油量密切相关,是决定油菜含油量的关键时期.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油菜高含油量的分子机制及油菜高含油量育种和栽培提供了参考.
咖啡树咖啡碱合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含有的咖啡碱,适量摄入对身体有益,过多则有害。因此,培育低咖啡碱或无咖啡碱咖啡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从多数植物中分离并克隆出咖啡碱合成的相关基因,并研究了其表达特点和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机制,探讨培育低咖啡碱咖啡树的可能途径和存在的问题。综述近年来咖啡树咖啡碱合成与代谢的研究进展,展望如何培育出生长快、成本低、安全稳定的低咖啡碱植株,从而实现农业推广。
甘蔗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对于我国食糖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甘蔗种植面积正不断减少,呈现出向高海拔、土壤贫瘠等生产条件差的地方转移的趋势,因此遭受的逆境胁迫程度日益加深,严重影响了甘蔗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如何解决逆境胁迫下甘蔗的产量问题是目前生产上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培育高抗逆品种,为了给甘蔗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文对甘蔗的各种逆境,如低温、干旱、高盐、重金属等伤害与抗逆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及甘蔗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系统地了解甘蔗逆境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甘蔗抗逆育种需要开展的关键工作,以期为甘蔗抗逆相关研究方向的设定、抗性机理和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
139份小麦品种(系)抗秆锈性测定及其Ug99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省在中国小麦秆锈病的大区传播与病害流行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旦Ug99及其变异体入侵中国,极大可能会首先在本地区定植、增殖、向其他麦区传播,引起全国小麦秆锈病新的流行。因此,论文旨在分析云南省主要生产后备品种及CIMMYT抗Ug99的材料对中国小麦秆锈菌小种的抗性及含有Ug99抗病基因情况,为抗病品种布局提供指导。【方法】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植保学院玻璃温室中,将119份云南省小麦品种(系)、20份经国外穿梭鉴定抗Ug99的材料及感病对照小密穗分别在直径为10 cm泥盆中播种,小麦一叶一心时,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21C3HTTTM、34MRGQM和1个经有性过程的新小种34C3RTGQM进行喷粉接种、保湿箱保湿并在15—26℃(夜/昼)的温室环境里孵育。约两周后,当感病品种小密穗充分发病时,按照0—4级标准调查记载侵染型:(0-2+级记为抗病、3--4记为感病),对供试小麦品种(系)的抗秆锈性进行评价。同时,分别剪取各个未接种的供试材料幼叶组织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利用文献报道的4个抗Ug99基因的分子标记(Sr22、Sr25、Sr26和Sr28)进行PCR扩增、2.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及聚丙烯酰胺电泳对目标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在119份云南省小麦材料中,有42份材料对参试小麦秆锈菌小种表现出差异性抗性(占35.3%),其中表现免疫-近免疫的有6份(5%),表现高抗-中抗的有36份(30.3%)。剩余77份材料均表现感病,其中高度感病的有42份(占35.2%),中度感病的有35份(占29.4%),而20份抗Ug99的种质中对全部参试小种表现中度和高度感病的材料也各有2份(均占10%)。对全部139份小麦材料用4个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检测表明,有2份CIMMYT的材料被检出含Sr25、1份材料含有Sr26、1份材料含有Sr28。有12份云南省小麦品种(系)被检出含有Sr28,但没有检测出含有另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结论】云南省小麦品种(系)对中国小麦秆锈菌小种的抗秆锈性水平不高,而部分抗Ug99的CIMMYT材料对中国小麦秆锈菌也表现了不同程度感病。云南省小麦品种(系)中检测出12份材料含有Sr28被认为是国内鲜见报道的Ug99抗性材料。
差异表达研究方法及其在作物耐旱基因筛选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抑制性消减杂交(SSH)、cDNA微阵列技术,差异显示PCR(DD-PCR)、代表性差异分析(RDA)、表达序列标签(ESTs)、基因表达连续性分析(SAGE)、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FLP)几种技术是目前基因差异表达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干旱胁迫下玉米、水稻、小麦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后认为,对干旱胁迫与正常浇水对照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进而分离抗旱基因,是进行作物抗耐旱转基因、创造抗耐旱种质资源,进而选育抗耐旱作物新品种的基础。在基因差异表达研究中,以采用cDNA-AFLP技术为宜。
水稻优良性状控制基因的定位进展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遗传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子标记可以寻找并且定位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则能够快速、高效地筛选出携带目的基因的优良品种。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水稻中已被定位的优良性状控制基因及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其中包括抗病虫害、抗寒、抗旱、不育、育性恢复等194个基因,这些基因中已有14个被克隆测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