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孕穗期(模糊匹配)
9条记录
粳稻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指标性状的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阿子营低温冷害条件下,以十和田×(十和田和丽江新团黑谷BC3F9)配制的BC4F1、BC4F2及亲本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粳稻丽江新团黑谷作耐冷基因供体培育的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8个指标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和穗颈长均属于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11%和75.06%;株高为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44.39%;穗下节长属于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57.36%;穗长为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每穗实粒数为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遗传;每穗秕粒数为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总粒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性状 耐冷性 孕穗期 主基因+多基因 地方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耐冷性状的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来源于中国11个省份和其他9个国家的347份粳稻选育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研究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或国家粳稻选育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冷水反应指数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云南和日本品种的孕穗期结实率及其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从总体趋势上看,在自然低温下,除个别省份外,我国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耐冷性与其来源地的关系并不密切,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此外,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省份或国家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自然条件相比,冷水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关键词: 粳稻选育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自然低温 冷水胁迫 聚类分析

粳稻02428×02428c重组自交系孕穗期耐冷性QTL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孕穗期弱耐冷性品种02428和强耐冷性品种02428c构建了一个包含336个株系的F5:6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自然低温冷害鉴定法,以实粒数、秕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作为孕穗期耐冷性状的表型值,用486对SSR标记初步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孕穗期耐冷性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标记RM6092、RM6702、RM5954、RM1095、RM1183、RM7643及RM3411与孕穗期耐冷性状连锁;利用QTLMapper 1.6软件检测到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3个耐冷性QTL位点。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孕穗期 耐冷性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评价及聚类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原产于中国18个省的329份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结果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天津、四川和台湾品种的结实率及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和迟钝的冷水反应。云南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而在冷水胁迫下播种至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冷水反应指数较高,表现为迟钝的冷水反应。从总体趋势上看,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除个别省份外,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此外,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粳稻地方品种的聚类结果总体上与各省品种的地理位置及其耐冷性有密切的联系,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位置的关系比自然低温下更为密切。

关键词: 粳稻 地方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自然低温 冷水胁迫 聚类分析

云南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与生态差异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8℃(冷害)和温室23℃条件下进行了孕穗期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生态差异分析。冷害条件下云南稻核心种质形态性状均与孕穗期耐冷性有关,耐冷指标性状每穗实粒数、穗颈长、每穗秕粒数、穗下节长、花药长及其体积、1~2节长与结实率呈较高的(≥0.549**)极显著(n=548,R0.01=0·112**)相关;相反,温室条件下仅有每穗实粒数、秕粒数与结实率相关系数较高。冷害条件下云南稻核心种质的每穗实粒数、花药体积、穗下节长、穗颈长与结实率大小在5个稻作区间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这种差异既与株高、穗下节长、穗颈长和1~2节长等耐冷性状有关,又与地州或稻区间的气候和生态差异相联系;而温室条件下云南稻核心种质耐冷性状5个稻作区间差异不大,地州间结实率差异是每穗实粒数和秕粒数差异所致,而与耐冷性状关系不大。

关键词: 耐冷性状 生态差异 核心种质 地方品种 孕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近等基因系初步定位粳稻孕穗期的耐冷基因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对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5)的BC5F2群体进行了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显示,穗期耐冷性受贡献率较大的基因控制。用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64个SSR标记对十和田、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池(NILP)进行筛选,在第5染色体长臂末端有2个SSR标记的扩增产物在十和田与昆明小白谷、NILP间有多态性。用这2个多态性标记对群体进行分子标记定位,单向方差分析表明RM31与耐冷基因连锁。再在RM31附近合成12个SSR标记在轮回亲本(RP)、近等基因系(NIL)间进行多态性筛选,只有RM7452有多态性,单向方差分析表明该标记与耐冷基因连锁。耐冷基因与RM7452、RM3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cM和8.0cM,主穗结实率能解释表型变异的10.50%;实粒数能解释表型变异的5.10%。暂将这个耐冷基因定名为Ctb(t)。

关键词: 孕穗期 近等基因系 微卫星标记 遗传研究 耐冷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分布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 16个地州和 5个稻作区为单位 ,对 4 7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冷性鉴定及其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1)低温条件下花药长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0 .5 88 ) ,温室条件下两者关系不大 (0 .0 80 )。(2 )低温条件下不同稻作区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较大 ,滇西北高寒粳稻区的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最强 ,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最弱。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 ,结实率接近或超过 70 %。因此 ,耐冷育种目标和品种因稻区而异。 (3)低温条件下不同地州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十分明显 ,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 ,结实率均大于 6 5 %。根据稻种核心种质的结实率降低率及其地州间的自然气候差异 ,可将 16个地州划分为重冷害区、冷害区和轻冷害区。 (4)不同稻作区或不同地州间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的差异 ,进一步揭示了由海拔和纬度差异引起的温度变化不仅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 ,也是造成籼粳两个亚种六大生态群之间差异和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大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是耐冷基因形成的关键因素 ,孕穗期耐冷性是云南地方稻种与地州或稻作区低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 核心种质 耐冷性 孕穗期 稻作区 地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种冲腿的孕穗期耐冷性QTL分析(英文)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35 2个探针分析了日本品种农林 2 0和云南品种冲腿之间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 P) ,从中筛选出15 7个在农林 2 0和冲腿间显示多态性的探针 ,其中 5 5个被用于其杂交后代 (农林 2 0 /冲腿 )的 70个 F3 系统的孕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 ( QTL)分析。结果初步显示出一些与水稻孕穗期耐冷性有关的 QTL,它们主要分布在第 1、3、4、5、6、7、8、10和第 12染色体上。可能在第 3和第 7染色体上具有对孕穗期耐冷性作用较大的 QTL。

关键词: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数量性状位点 耐冷性 孕穗期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孕穗期耐冷性构成因子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冷温处理条件下,通过对14个不同耐冷性水稻品种的花药大小、花粉大小和花粉数的测量分析,明确了花药长度与花药内的总花粉数密切相关(r=0.831~**),花药长度和花药内的可育花粉数与耐冷性的关系密切(r=0.853~**,r=0.915~**),发现花粉大小与耐冷性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5~**),可育花粉数是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的主要构成因子。

关键词: 孕穗期 耐冷性 构成因子 可育花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