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蔗宿根性研究 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结果】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的宿根蔗蔸死亡率低,地下蔗茎的平均节间距小,新植蔗、宿根蔗的有效分蘖数多,其中宿根蔗的第二和三分蘖形成的有效分蘖数优势显著,且宿根蔗地下总芽数多,主茎下位芽形成的有效分蘖数和主茎总有效分蘖数明显增多。【结论】综合分析宿根性强弱不同的甘蔗表明,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存在关系密切,通过宿根蔗蔸形态特征研究,可深入了解甘蔗宿根性。


甘蔗宿根性研究Ⅰ.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结果]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的宿根蔗蔸死亡率低,地下蔗茎的平均节间距小,新植蔗、宿根蔗的有效分蘖数多,其中宿根蔗的第二和三分蘖形成的有效分蘖数优势显著,且宿根蔗地下总芽数多,主茎下位芽形成的有效分蘖数和主茎总有效分蘖数明显增多.[结论]综合分析宿根性强弱不同的甘蔗表明,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存在关系密切,通过宿根蔗蔸形态特征研究,可深入了解甘蔗宿根性.


甘蔗宿根性研究Ⅱ.甘蔗种性宿根影响因子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中国糖料 》 2017
摘要: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宿根性一般的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为对照,探讨由甘蔗种性决定的宿根影响因子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新植蔗蔗芽萌发速度快,萌发数多,且分蘖率高,形成的有效茎数多;强宿根甘蔗宿根发株数多,形成的有效数多于新植蔗,产量较新植蔗高。这些影响甘蔗宿根性的因子与甘蔗品种的种性密切相关。


用新台糖甘蔗品种作亲本培育强宿根后代的潜力评价
《中国糖料 》 2015
摘要:选用10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ROC6、ROC9、ROC10、ROC11、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作父、母本与不同类型的甘蔗亲本杂交,选配组合45个,采用家系评价法对甘蔗有性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的宿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作父、母本,对后代宿根蔗的影响较新植蔗更为显著,且宿根蔗遗传力表现高于新植蔗,对强宿根后代的选育贡献大,其作父本使用的效果优于作母本;其中,ROC25分别作父、母本使用时,两个植期重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均较高,作父本或母本使用,选育出强宿根甘蔗品种的潜力均较大,是优良的甘蔗亲本。ROC11和ROC24作母本使用时优势明显,ROC23和ROC28作父本使用,选育出强宿根甘蔗品种的潜力大。


甘蔗宿根萌发期內源激素变化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茎基部取样的方式,以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同一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宿根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宿根萌发过程中,强宿根与弱宿根甘蔗茎基部IAA含量、ZR含量和ZR/IAA比值的变化波动大,但差异不显著。(2)强宿根与弱宿根甘蔗茎基部GA3和ABA含量、IAA/ABA和GA3/ABA比值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ABA含量、IAA/ABA和GA3/ABA比值的差异显著,是与甘蔗宿根性关系密切的3个重要参数。(3)强宿根甘蔗ABA含量高于弱宿根甘蔗,而其IAA/ABA和GA3/ABA比值小于弱宿根甘蔗,且IAA/ABA和GA3/ABA比值随甘蔗宿根性的减弱而增大。研究认为,在宿根萌发期,甘蔗宿根性越强,ABA含量越高,IAA/ABA和GA3/ABA比值越小;而这3个重要参数均与ABA有关,进行甘蔗宿根性评价应着重参考ABA含量,同时结合IAA/ABA和GA3/ABA比值再进行深入分析鉴定。


用新台糖甘蔗品种作父本培育强宿根后代的潜力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2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ROC2、ROC6、ROC7、ROC9、ROC10、ROC11、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作父本与不同类型的母本杂交,选配组合22个,采用家系评价法和宿根力分析对甘蔗有性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的宿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父本及选配的组合对后代新植蔗的影响较宿根蔗更为显著,且糖产量和有效茎在新植蔗的遗传力表现均高于宿根蔗,对强宿根后代的选育贡献小;12个新台糖系列父本中,ROC28、ROC23和ROC25在新植、宿根2个植期的重要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均较高,糖产量、蔗茎产量和有效茎在宿根蔗的配合力大于新植蔗,可作为优良抗旱、强宿根父本加以利用;22个组合中,自然干旱条件下组合CP86-1664×ROC28在2个植期的重要性状特殊配合力(SCA)均较高,且宿根蔗糖产量、蔗茎产量和株高的特殊配合力高于其他组合,糖产量和蔗茎产量宿根力分别比对照种ROC22高31.1%和13.7%,是选育抗旱、强宿根甘蔗新品种的优良组合。


国内甘蔗种质六年宿根蔗的产量评价
《中国糖料 》 2012
摘要:从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内宿根六年的566份国内种质中筛选出134份田间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种质进行产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公顷产量在120t及以上种质有58个,占总数的43.28%;公顷产量在90~120t之间的种质有43个,占总数的32.09%;公顷产量在90t以下的种质有33个,占总数的24.63%;其中公顷产量在120t及以上的种质可做为高产强宿根亲本进行杂交或回交利用,从而达到甘蔗产量遗传改良的目的。


用新台糖甘蔗品种作母本培育强宿根后代的潜力评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3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ROC1、ROC6、ROC8、ROC9、ROC10、ROC11、ROC20、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作母本与不同类型的父本杂交,选配组合31个,采用家系评价法和宿根力分析对甘蔗有性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的宿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母本及选配的组合对后代宿根蔗的影响较新植蔗更为显著,且蔗茎产量、糖产量和有效茎在宿根蔗的遗传力表现均高于新植蔗,有利于强宿根后代的选育;13个新台糖系列母本中,ROC25、ROC11和ROC24在新植、宿根两个植期的重要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均较高,糖产量、蔗茎产量和锤度在宿根蔗的配合力大于新植蔗,可作为优良抗旱、强宿根母本加以利用;31个组合中,自然干旱条件下组合ROC25×德蔗93-88在2个植期的重要性状特殊配合力(SCA)高于其他组合,糖产量和蔗茎产量宿根力分别比对照种ROC22高13.7%和20.4%,是选育抗旱、强宿根甘蔗新品种的优良组合。


34个国外引进甘蔗种质三年宿根性产质量评价
《中国糖料 》 2010
摘要:对34份国外引进甘蔗种质3年宿根的表现,根据糖分和产量结果从中评价出28个表现优异的甘蔗种质。其中,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种质7个,占总数的20.59%;宿根性强、高产种质12个,占总数的35.29%;高糖种质9个,占总数的26.47%,为进一步提供生产和育种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