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数学模型(模糊匹配)
11条记录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2+147 013株/hm~2(A)、63 068株/hm~2+147 116株/hm~2(B)、64 059株/hm~2+145 077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2+149 852株/hm~2(A)、61 499株/hm~2+151 807株/hm~2(B)、62 762株/hm~2+147 108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2、经济产值≥24 000元/hm~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种植密度耦合 数学模型 优化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油菜云油杂10号高产栽培因子的优化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油菜产量优化数学模型:Y=246.15+12.70X2+7.00X3-6.26X12-9.81X22-5.07X32-10.56X1X2-6.37X3X4。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硼肥、钾肥。其中种植密度、氮肥、磷肥与产量的关系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施氮、磷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油菜产量造成影响。种植密度与氮肥、磷肥与钾肥交互作用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10.5万~22.5万株/hm2、施纯氮0~207kg/hm2、施五氧化二磷0~96kg/hm2、施氧化钾0~120kg/hm2时,两因子之间均为正相互作用。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油菜产量大于3 9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15.48万~17.94万株/hm2,纯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有效硼施用量分别为360.2~387.1、170.0~181.4、15.0~30.0、1.46~1.84kg/hm2。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栽培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籽、秆高产栽培模型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法,对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的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4个关键农艺措施与籽产量和秆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2个数学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失拟性和显著性检验,证明2个模型皆与实际拟合较好,可靠程度较高。优选出同时获得籽产量1500 kg/hm2、秆产量12 750 kg/hm2的兼用型栽培措施为:行距76.16~83.84 cm,施氮(N)量为80.85~83.82 kg/hm2,施磷(P2O5)量为33.32~41.68 kg/hm2,施钾(K2O)量为54.24~65.76 kg/hm2。

关键词: 云麻1号 籽产量 秆产量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量元素对亚麻原茎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亚麻原茎产量与锌肥、铜肥、硼肥、锰肥和钼肥5因素的定性定量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亚麻原茎产量与五项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原茎产量数据与所采用的二次数学模型符合,二次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对模型进行解析和模拟检验,最终在1 055个组合方案中农艺组合方案最优为:667 m2喷施锌肥(X1)641.0~671.8 g、铜肥(X2)477.2~503.0 g、硼肥(X3)285.0~315.0 g、锰肥383.0~417.0 g、钼肥22.4~24.1 g,可获得较高的原茎产量。

关键词: 亚麻 微量元素 原茎产量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肥对亚麻纤维断裂强力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亚麻纤维断裂强力与锌、铜、硼、锰和钼肥5因素的定性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断裂强力与5项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断裂强力数据与所采用的二次数学模型符合,二次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对模型进行解析和模拟检验,最终在2155个组合方案中,农艺组合方案最优为667 m2喷施锌肥(X1)442.0~471.5 g、铜肥(X2)387.0~413.0 g、硼肥(X3)303.6~320.9 g、锰肥420.0~445.0 g、钼肥17.6~18.8 g,可获得较高的断裂强力。

关键词: 亚麻 微量元素 断裂强力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迪庆青稞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为了给青稞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迪庆主栽品种短白青稞为材料,选取影响青稞产量的基本苗、施氮量和施磷量为决策变量,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84.33×104~104.31×104苗/hm2,纯氮用量在183.38~204.5kg/hm2,P2O5的施用量在25.64~27.69kg/hm2,产量可高于2780kg/hm2,效益显著。

关键词: 青稞 优化栽培 数学模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甘蔗主要栽培因素数学模型应用研究

中国糖料 2001

摘要:为了探索一定生态条件下旱地甘蔗栽培因素与高产高效栽培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种植行距、下种量及氮、磷、钾施用量5个主要栽培因素,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建立不同生态条件下主要栽培因素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分析,提出了不同产量层次的优化栽培推广方案,为旱地甘蔗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旱地甘蔗 栽培因素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楚雄州几种主要土壤烟草氮磷钾施肥模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氮磷钾 3因素 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 ,对潴育型紫色水稻土、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栽培烤烟的研究表明 ,3种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与预报产量及产值间呈较好的直线型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与预报产量磷、钾施用量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土壤速效钾含量与预报产值施钾量呈正相关关系。磷钾施用量与最佳产量呈负相关关系 ,钾施用量与最高产值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3种土壤氮磷钾养分模型预报的最佳产量、最高产值及产投比均以潴育型紫色水稻土 >中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

关键词: 土壤类型 烤烟 氮磷钾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西旱地春植甘蔗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系统工程原理,在综合应用适宜云南蔗区的深沟板土、闭垄镇压、提早植期、化学除草、 快锄低砍等规范配套技术下,对甘蔗下种量、行距、氮、磷、钾施用量5个重要因素采用二次通用旋 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建立旱地甘蔗丰产综合栽培产量函数模型,筛选适宜模式。试验表明:5个因 素对产量指标的作用顺序是氮>下种量>磷>钾>行距,下种量和种植行距,氮和钾交工作用达 到了极显著水平。运用试验产量回归数学模型,结合滇西蔗区自然耕作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模拟 运算,形成了丰产优化综合技术方案。图3,表4,参8。

关键词: 旱地甘蔗 数学模型 优化综合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西秋植甘蔗高产综合模式技术开发研究

甘蔗糖业 2000

摘要:在云南旱地上,改传统春植为秋植,在秋植规范栽培技术下,对秋植甘蔗下种量、行距、施氮、施磷、施钾五个重要因素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秋植甘蔗栽培数学模型,根据试验示范蔗区不同生产条件,筛选出公顷单产82.5~90t、90~97.5t、97.5~105t三个产量层次的模式技术供生产示范推广。

关键词: 秋植甘蔗 五元二次通用旋转试验 数学模型 优化模式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