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洱海流域长期不同施肥对菜田温室气体和氨挥发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洱海流域长期施肥下露地菜田温室气体(N2O、CH4、CO2)和土壤氨(NH3)挥发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趋势及影响因素,依托始于2007年连续进行15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5个施肥处理[不施任何肥料(CK)、有机肥(OM)、化肥和有机肥(NPK+ OM)、增施氮肥(NPK+OM+N)、增施磷肥(NPK+OM+P)]的温室气体及氨挥发的特征.结果表明:长期定位15a后,OM处理能显著增加菜田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在等氮条件下,与OM处理相比,NPK+OM处理能显著增加菜田土壤NO-3-N含量;NPK+ OM+N处理会使土壤pH显著降低,导致土壤酸化.NPK+OM+N处理pH比NPK+OM处理显著降低9.27%;OM处理会导致土壤CO2和CH4排放量显著升高,在整个莴苣生育期内CO2和CH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2 489.29±1 562.91)kg·hm-2和(1.95±1.31)kg·hm-2;增施氮肥会导致N2O排放量显著升高,莴苣生育期内NPK+OM+N处理N2O累积排放量为(38.33±10.74)kg·hm-2;氨挥发主要发生在追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量表现为NPK+OM+P>NPK+OM+N>NPK+OM,且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NPK+OM处理,NPK+OM+P、NPK+OM+N处理使氨挥发显著增加245.7%、124.3%,说明增施氮肥和增施磷肥会显著增加土壤氨挥发;OM和NPK+ OM+N处理会显著增加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OM处理产量达(3 183.81±293.88)kg·hm-2,该处理虽然能显著增加蔬菜产量,但造成的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是最大的.全氮、有机碳、pH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氨挥发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是本研究推荐的施肥方案,该方案既可以保证经济效益,还可以兼顾生态环境效益.
不同施肥对洱海流域农田水稻根际厌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有机碳源物料施用长期定位试验,解析洱海流域农田水稻根际厌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有机碳源物料输入的响应特征.[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和玉米秸秆配施化肥(T2)3个处理,于水稻成熟期采集测试样本,运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氮转化功能基因(nifH)和碳转化功能基因(cbbL),分析水稻根际厌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并基于冗余分析(RDA),解析土壤中可溶性氮(N)、磷(P)含量与厌氧微生物种群的相关性.[结果]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配施化肥显著提高了水稻根际厌氧微生物群落的Observed species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Chao1丰富度指数(P<0.05),并促进厌氧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性增强.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在门的分类水平上,有机碳源物料长期施用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种群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的水平上显著提高了红长命菌属(Methylibium)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种群丰度,降低了伯克霍尔德氏菌属(Paraburkholderia)的种群丰度;在种的水平上显著提高了台湾贪铜菌(Cupriavidus taiwanensis)和嗜碱菌(Alkaliphilus oremlandii)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了 Lata氮氢单胞菌(Azohydromonas lata)和Sulfuricaulis limicola的相对丰度(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氮(N)对厌氧微生物群落的解析度最高.[结论]在洱海流域高碳储量农田中,玉米秸秆配施化肥主要通过调控土壤中可溶性N含量而影响水稻根际厌氧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进而影响其对碳和氮的转化过程.本研究结果对碳氮素和水稻农田微生物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途径的准确预测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且可为优化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措施,以及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高海拔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云南高海拔(2 700 m)粳稻产量较低的情况,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前控后促施肥、缓控释肥替代、增施穗肥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50、5.98、5.63、5.57 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4.05%、14.12%、7.44%、6.30%,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氮肥后移处理(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和复合肥300kg/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尿素4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45 kg/hm~2)能促进二次枝梗数的分化,增加群体颖花量,齐穗期倒3叶、倒4叶SPAD差值小,其LAI大,获得最大增产。
云南省主要油菜产区施肥现状调查与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摸清云南省主要油菜产区施肥情况以及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油菜生产中肥料的投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农户和农技人员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2016/2017和2017/2018两个年度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云南省主要油菜产区当前的肥料投入状况、油菜生产水平及效益等。【结果】施用化肥的农户比例为100%,施用有机肥的农户比例为19.7%;全省油菜生产中氮(全N)、磷(P_2O_5)、钾(K_2O)养分总投入量分别为181.7、81.5、61.0 kg/hm~2,N∶P_2O_5∶K_2O=1∶0.45∶0.34;油菜施肥次数为1~4次,施肥4次的比例占38.1%,追肥2次的农户占61.6%,基氮比例适宜的农户占62.5%。全省油菜平均单产3030 kg/hm~2,纯收益为3758元/hm~2。【结论】在云南省当前油菜生产水平下,应该采取调整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降低N养分的投入,增加P_2O_5和K_2O养分的投入,协调好氮、磷、钾养分比例,进一步加强种植技术和施肥技术培训等措施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云南油烟轮作区油菜缓释肥施用技术模式研究
《中国农技推广 》 2019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云南油烟轮作区开展了油菜专用缓释肥对油菜的产量构成、养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研究,探索了油菜专用缓释肥在该区域化肥减量增效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施用缓释肥,油菜的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利用表现均优于不施用缓释肥处理.在缓释肥施用方式上,缓释肥一次性施用处理油菜产量最高,两个试验点分别较习惯施肥处理高114 kg/hm~2和267 kg/hm~2,净收益分别比习惯施肥处理增加679元/hm~2和1457元/hm~2.综上所述,采用油菜专用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在云南油烟轮作区化肥减量增效效果明显,省时省工,施用方法简单,利于推广.
华坪县杂交籼稻减量施肥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化肥的施用是获得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但过度依赖化肥,也会导致化肥施用量增大,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危害生态安全。化肥的施用对水稻影响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施肥量达到最高点后,产量不增反降。通过田间试验和数据分析,华坪县河谷区杂交籼稻施肥量以养分含量为19∶7∶6,锌0.2%的复混肥500 kg/hm2较为适宜,相应产量12 658 kg/hm2,产品产值45 569元/hm2,投入成本1 250元/hm2,施肥量减少20.5%。
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节水灌溉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优化施肥方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陆良县多年多点早春马铃薯"3414"试验确定的推荐施肥量为基础,设置5个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及肥料相同用量条件下,与常规施肥处理(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的T2、T3、T4和T5处理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高、长势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高,增产增效明显。其中以配方肥70%做基肥+苗期滴单质肥料15%+现蕾期滴单质肥料15%和配方肥50%做基肥+苗期滴水溶肥25%+现蕾期滴水溶肥25%处理效果最好,比常规施肥处理出苗率提高了1.5%~4.7%、单株结薯数增加了0.7个以上、单株薯重显著增加了33.6~47.3 g、商品薯率提高了0.2%~0.5%,同时在产量上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显著增产10.7%和9.3%,增效15.6%和9.7%。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选择应用这两种施肥方式。
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及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常规粳稻品种云粳41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密度下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和分次施用尿素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性状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方式下,密度相同时,分次施肥的处理比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增产,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次施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在相同氮肥条件下,直播稻产量随着直播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基本苗2万/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6万/667 m~2的处理产量居中,10万/667 m~2的处理产量最低。(2)在施用控释肥的处理中,密度相同时,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直播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施氮量相同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每穗颖花数刚好相反。单位面积颖花量和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颖花量,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颖花量是提高直播稻产量的主要途径。(3)当密度相同时,抽穗至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群体叶面积和总颖花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本试验中,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核心的分次施肥A1RPQ4处理的群体结构优于其他处理,群体茎蘖消长动态最为平稳,抽穗期至成熟期的总干物质积累量、颖花/叶比和粒质量/叶比最大,产量最高,达到875.14 kg/667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