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模糊匹配)
15条记录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鉴定与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分离自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4个自然居群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组成。以分离自元江普通野生稻上的52个单孢菌株和24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为试材,用苗期喷雾接种的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无毒基因构成鉴定。结果显示,52个稻瘟病菌菌株组成的群体中,中等、弱和无致病力的菌株占比分别为34.69%、65.39%和1.92%,以弱致病力菌株占优势;52个菌株仅对含有Pi19、Pii、Pi3、Pib和Pish等5个抗性单基因系具有强或中等毒性,对持有其余19个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具有弱致病性或无致病性;根据供试菌株对24个水稻抗性单基因系的致病性分析,无毒基因的组成可分为10种类型。研究结论认为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稻瘟病菌对24个水稻单基因系的致病性普遍偏弱,但仍存在致病性分化的现象。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致病性 普通野生稻 元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江普通野生稻后代镉分布特点及镉积累动态变化规律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中籽粒镉含量低和高株系间镉吸收及分布差异的分析,探讨渗入系低镉株系籽粒镉低积累的原因.采用大田试验,对2份低镉株系、2份高镉株系各器官中镉含量、总积累量、亚细胞镉分布及生育期各器官镉积累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株系不同器官镉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谷壳>籽粒.高镉株系(GJ11、GJ110)根、谷壳、籽粒Cd含量均显著高于低镉株系,高镉株系根部镉质量分数分别为24.2、22.4 mg·kg?1,几乎是低镉株系(GJ71、GJ91)的2倍.高镉株系(GJ11、GJ110)根与籽粒的镉含量比值分别是43.21和32.94,均低于低镉株系(GJ71、GJ91)的67.5和471.所有株系根部镉动态变化趋势一致,镉积累量均上升.然而,高镉株系与低镉株系茎和叶部镉积累量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出现差异,并且在灌浆期后发生分化.所有株系分蘖期和灌浆期各器官镉含量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细胞壁Cd含量占总量的39.47%—60.39%.研究表明,高镉株系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到籽粒的能力均高于低镉株系,低镉株系间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同样存在差异,其中GJ91能将地上部的镉大量分配并储存在茎叶内,从而降低籽粒镉含量.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渗入系 亚细胞分布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普通野生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水稻(O.sativa L.)的野生近缘种,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覆盖除云南外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区的1777份种质资源为对象,进行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是6.36%、17.10%、7.32%、8.86%和15.90%,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30、1.47、1.45、1.39和1.3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性状有关,累计贡献率达到83.31%;第3主成分主要与抽穗期有关,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约为95.46%.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发现普通野生稻群体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1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类群2主要来自于广西和广东大部分区域和福建,类群3主要来自于海南和广东南部区域的湛江市,样品的聚类关系和地理位置成正相关.以地理群为因素对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不同地理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分别为69.09%、57.98%和77.56%,而粒宽变异所占比例为6.20%,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普通野生稻地理群间差异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叶茎根组织结构特性的比较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云南3种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叶片、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野生稻的内部结构,为进一步揭示其结构与云南野生稻的生长势旺盛、营养吸收能力强、抗某些病虫害能力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野生稻与栽培稻叶片主脉、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差异显著,其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景洪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最明显。(2)在叶主脉结构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无气腔结构,维管束数量少、面积小;景洪药用野生稻、3个普通野生稻材料存在多个维管束和气腔结构,维管束、束内导管直径及气腔面积较栽培稻大,而栽培稻中的气腔均为2个。(3)在茎秆结构方面,景洪疣粒野生稻茎秆最小,维管束数量最少,其茎壁内的维管束排列方式与栽培稻不同;景洪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茎秆及茎壁较栽培稻粗厚,维管束数量也较栽培稻多,普通野生稻的茎壁中有通气组织。(4)在根的组织结构中,3种野生稻的导管数量较多,导管直径及中柱面积较栽培稻大,外皮层出现了具有凯氏带功能的凯氏点等。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叶片解剖结构 茎根解剖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群体Wx基因(CT)_n重复序列和第1内含子G/T位碱基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90个个体Wx基因区段内的重复序列(CT)n和第1内含子供体+1位碱基G/T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3个居群中的90个单株在重复序列(CT)n和G/T位点纯合一致,没有多态性;其G/T位点碱基均为G;其重复序列(CT)n基因型与云南地方籼稻品种优势基因型相似但又有所区别。本研究结果为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Wx基因利用和在稻种进化上的地位提供了信息。

关键词: 云南 普通野生稻 Wx基因 微卫星重复序列 G/T碱基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的培养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栽培稻合系35杂交后代具有优良性状,但这些性状往往疯狂分离,很难稳定。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能将某一优异性状稳定下来,在短时间内培育成为稳定的纯系。本试验选取具有优良性状杂交后代材料的花粉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在10℃低温处理13 d后,于添加了Ficoll和活性炭的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6 d的花粉中成功地培养出高活性的小孢子,并诱导出愈伤组织。同时摸索了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分和愈伤诱导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建立了栽培稻和野生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为培育具有野生稻优良性状的DH株系,加快水稻育种速度奠定基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杂交后代 游离小孢子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野生稻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摘要:栽培稻的近缘野生种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基因库,也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研究选用普通野生稻作为供体亲本,以籼稻黄华占作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高代回交材料。对株高、单株产量等12个性状连续两季进行了QTL定位,共发现了58个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其中有11个位点在两季中都检测到,并对普通野生稻渗入片段大小、数目和染色体分布等做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普通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亚洲栽培稻 农艺性状 渗入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野生稻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QTL定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以籼稻(Oryza sativa ssp.indica)品种特青为遗传背景的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简称元江普野)渗入系为材料,采用单标记回归分析和渗入片段叠代法,对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等5个品质性状的QTL进行了分析,初步定位了16个QTL,有10个QTL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能改良群体的品质性状。在第5染色体RM598附近检测到了同时影响长宽比和垩白粒率的QTL,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能增加长宽比和降低垩白粒率,贡献率也较高。在第8染色体RM152附近检测到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QTL,其贡献率分别为14%和9%。研究结果不仅为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而且充分显示了利用野生稻的优异基因改良栽培稻品质性状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稻米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植物学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Oryzarufipogon)是稻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水稻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本研究通过对形态学性状的观测,及ISSR和RAPDUPGMA聚类分析,将云南普通野生稻划分为4个类型,即元江类型、景洪紫杆直立型、景洪绿杆直立型和景洪匍匐型。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RAPD引物各11个,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带11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26%,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PPB值为76.77%,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1)。此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云南普通野生稻不同类型与其它地区普通野生稻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差异明显。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亚种 遗传多态性 形态学 RAPD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群体籼粳分化的SSR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经测验可区分籼粳品种的19对SSR特异引物对来自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的56个个体进行了SSR分析。19对引物中,有17对(占89.47%)在所有参试个体中仅能扩增出一种带型,而RM18和RM251能扩增出多态带型。RM4等16对(84.21%)引物扩增出的带与籼稻或粳稻特征带相同,其中11个位点偏粳而4个位点偏籼;RM18、RM202、RM205等3对引物扩增出的带型不同于籼稻或粳稻带型。结果表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基因组DNA在所检测的19个位点上,多数位点(89.47%)上个体间无差异,84.21%的位点已有籼粳分化,13.79%的位点仍具有原始性。说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主体比较纯而原始,但已开始了籼粳的分化。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籼粳分化 微卫星标记 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