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杨柳田头菇(模糊匹配)
8条记录
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F1子代胞外酶活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自交后代 胞外酶活性 单核体 双核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头菇属真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稀有内含子特征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前期研究从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YAASM0711的单核菌株M20中获得了含有GC-AG内含子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gpd完整编码基因,本研究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探讨该基因的组成结构及内含子的拼接特征.在杨柳田头菇和茶树菇(A.aegerita)野生群体中均获得了此基因,序列差异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可被分为两类,并且在两个物种中均有分布,表明这种序列组成差异可能在两个物种分化之前就已经存在.另外,在M20菌株的菌丝体及YAASM0711菌株的不同发育时期均没有发现可选择性剪切现象.基因表达分析表明,gpd在幼嫩的子实体中表达量最高,约为菌丝体中表达量的5.5倍,推测与子实体的快速生长有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gpd功能及其在物种分化研究中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 GC-AG内含子 3-磷酸甘油脱氢酶 杨柳田头菇 选择性拼接 物种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田头菇属两个物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田头菇属的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及杨柳田头菇(Agrocybe.salicacola)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使用11对引物组合建立了18个供试菌株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18个供试菌株聚为两大类,彼此关系得到很好的分辨。AFLP技术可用于茶树菇和杨柳田头菇2个形态上非常相似物种的DNA分子指纹图谱构建。

关键词: 茶树菇 杨柳田头菇 DNA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柳田头菇担孢子交配型偏分离成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杨柳田头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担孢子单核体的各类交配型比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都存在一定的偏分离现象但程度不同,12.5%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比例;单孢挑取时间过短会导致一些菌株极性的丢失,多数菌株其亲本型孢子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若将生长速度极慢单孢菌株排除在统计之外,发生偏分离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5%,在各菌株4种交配型中,除菌株Y2外,菌株Y1也发生严重的偏分离现象(χ2=47.40),菌株Y1亲本型出现了处理前没有的偏分离现象(χ2=38.19),整个群体亲本型和重组型的担孢子分布偏分离程度加重,而Y1自交后代因挑取的单孢数量相对少(37~75个单孢菌株)并未发生偏分离现象。因此,挑取时间作为一个人为因素会导致生长速度极慢的菌株丢失,而表现出虚假的偏分离现象,所以担子菌的交配型偏分离应该是孢子萌发力或生长速度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孢子比例差别的结果。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担孢子 交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自交寻找食用菌发育缺陷型基因的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摘要:[目的]研究交配因子发生重组对食用菌发育的影响,探讨自交能否用于选育无孢/少孢食用菌品种。[方法]选用杨柳田头菇菌株YAASM0711为自交材料,以单核菌株生长速度为指标定向的选择了6种自交组合,对其自交F1代群体的质量性状(颜色、畸形、生长特性)、数量性状(形状、产量、大小、数目)以及交配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交配因子发生重组的单孢菌株自交后,后代群体遗传分化严重,大多数菌株的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与农艺性状降低,从出菇形状上表现型分为正常菇和不正常出菇(形成畸形菇、无孢或少孢、不出菇),其中18%表现为超亲,对于超亲菌株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自交子代群体中的优势菌株加以利用。[结论]控制单孢生长速度快慢的基因与交配因子是连锁的,通过交配型与生长速度相关性筛选出发生交配因子重组的单孢菌株,交配出菇研究得出与孢子缺失或少孢发育相关的基因是隐性的,自交不仅可以得到与食用菌发育缺陷相关的基因材料,还可以选育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无孢生产菌株。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自交 出菇验证 无孢 隐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柳田头菇B交配型基因信息素受体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简并PCR及DNA步移法,从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 YAASM0711菌株中扩增得到了一个4231bp的核酸片段。经过比对及序列预测,所获得序列中含有杨柳田头菇交配型编码基因中的信息素受体部分,其序列长度为1194bp,包含4个内含子,5个外显子的长度分别为217bp,113bp,67bp,138bp,449bp。拼接后的ORF全长984bp,编码327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与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a、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信息素受体氨基酸序列较为相似,含有7个跨膜区。信息素受体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与多个物种信息素受体聚集在一起,可能与真菌信息素受体的多种起源有关。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信息素受体 交配型 简并PCR 氨基酸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PSS的杨柳田头菇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杨柳田头菇菌株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型之间的相关性做出分析。结果证明,该菌的单孢生长速度与极性、交配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尤其是极性,存在一个单孢生长极慢的极性。对于交配因子,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因子Ax最相关,其次为Bx、By、Ay,而且可以说明交配因子的亚基X比Y更与单孢生长速度相关,它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交配型 单孢生长速度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柳田头菇交配型因子与菌丝生长速度关系

云南植物研究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菌株711子实体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用稀释分离法获得224个单孢菌株,其中单核菌株210个,交配试验及单孢出菇证明其性遗传模式为四极异宗结合,4种交配型的比例为AxBx∶AxBy∶AyBx∶AyBy为47∶59∶53∶51。研究结果还表明,杨柳田头菇4种交配型的数量、比例与单孢萌发速度、生长速度相关,生长速度较慢的菌株基本上属于一种交配型,只有少数生长慢的菌株属于另外两种交配型。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快(F)-慢(S)配对的异核体与快(F)-快(F)配对的异核体在YPD平板上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别,但在聚丙烯栽培袋上F-S异核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F-F异核体,这说明交配因子A和B与生长速度基因可能连锁,且存在重组现象,F-S交配的异核体在生长上有优势,可能是人工选择后交配因子亚基减少导致偏分离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生活史 交配型 生长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