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桑粉虱(模糊匹配)
13条记录
溴氰虫酰胺对桑粉虱的毒力及其亚致死浓度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蚕业 2021

摘要:为明确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的毒力及其亚致死浓度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试管药膜法和叶碟喷雾法分别测定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测定了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5种亚致死浓度[0.002 mg/L(LC1)、0.004 mg/L(LC3)、0.008 mg/L(LC7)、0.015 mg/L(LC15)、0.030 mg/L(LC30)]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6.25~400.00 mg/L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7.01%~97.95%和13.65%~86.50%,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50 mg/L和53.78 mg/L,毒杀效果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家蚕3龄幼虫48 h的LC50为0.06 mg/L,属于剧毒级,家蚕中毒症状为吐液、拒食、尾缩等;在饲喂用LC1~LC30分别处理的桑叶的4龄起蚕和饲喂用LC1~LC15分别处理的桑叶的5龄起蚕中,LC1~LC7处理的蚕均能正常上蔟结茧,除4龄蚕中LC1和LC3及5龄蚕中LC1的处理外,其余各组处理均导致上蔟时间延长;4龄蚕中LC7~LC15处理和5龄蚕中LC3~LC7处理的家蚕除茧层率外,其他经济性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在同一浓度的处理中对5龄家蚕影响更大,4龄起蚕饲喂LC30和5龄起蚕饲喂LC15~LC30处理的桑叶的家蚕在饲养过程中逐渐体缩失水死亡。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具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对家蚕剧毒,为减少其对养蚕业的影响,建议桑园禁止使用该杀虫剂,桑园周边农田使用该药剂也需谨慎。

关键词: 溴氰虫酰胺 桑粉虱 家蚕 亚致死效应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粉虱4种次级内共生菌的检测分析

蚕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粉虱(Pealius mori)是对我国蚕区桑树造成严重危害的粉虱类害虫。应用Wolbachia次级内共生菌wsp基因和Rickettsia、Cardinium、Hamlitonella次级内共生菌16S rDNA特异引物对采自田间的桑粉虱样本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测序,通过分析测序得到的基因序列确定次级内共生菌种类,并对桑粉虱样本感菌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桑粉虱样本Rickettsia的扩增序列(963 bp)与烟粉虱(Bemisia tabaci)样本Rickettsia扩增序列(KY620205、GU563843、FJ915603)的碱基一致性为99.90%~100%;桑粉虱样本Cardinium的扩增序列(446 bp)与烟粉虱样本Cardinium扩增序列(FJ766341、 GU563845、HG421084、KT827382)的碱基一致性为99.78%;桑粉虱样本Hamlitonella的扩增序列(694 bp)与烟粉虱样本Hamlitonella扩增序列(MH908669、KM197206、AB981348、AF400475)的碱基一致性为99.71%。次级内共生菌除Wolbachia外,Rickettsia、Cardinium、Hamlitonella均可感染桑粉虱。81份桑粉虱样本中,次级内共生菌Rickettsia、Cardinium、Hamlitonella的感染率分别为6.2%、11.1%、11.1%;Cardinium与Hamlitonella的共同感染率为11.1%,Rickettsia与Hamlitonella、Rickettsia与Cardinium、Rickettsia与Cardinium和Hamlitonella的共同感染率皆为6.2%;88.9%的样本没有检测到次级内共生菌感染。结果表明,桑粉虱体内检测到Rickettsia、Cardinium、Hamlitonella3种次级内共生菌感染,Hamlitonella、Cardinium的感染率相同并高于Rickettsia;桑粉虱体内3种次级内共生菌的感染率及共同感染率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桑粉虱内共生菌的鉴定和功能研究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粉虱 次级内共生菌 Rickettsia Cardinium Hamlitonell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粉虱种特异性引物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与其他种类粉虱形态相似,识别困难。设计、筛选桑粉虱种特异性引物,为桑粉虱检测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DNAMAN软件比较与桑粉虱同源性较高的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7种粉虱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5.0软件设计5对桑粉虱COⅠ基因特异性引物。将各对引物与不同种类粉虱成虫基因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检测目的条带,筛选桑粉虱种的特异性引物。以桑粉虱的卵和幼虫基因组DNA为模板,验证所筛选出的桑粉虱种特异性引物的灵敏性。【结果】2对桑粉虱种特异性引物sfs1-1/sfs1-2、sfs5-1/sfs5-2对桑粉虱单头成虫基因组DNA的PCR扩增产物分别为450、300 bp,而对烟粉虱B型、温室白粉虱无扩增效果。2对引物对桑粉虱DNA模板浓度最低检测值分别为0.15 pg/μl、0.15 ng/μl。引物sfs1-1/sfs1-2灵敏性较引物sfs5-1/sfs5-2高1000倍。2对引物对桑粉虱成虫、幼虫及卵粒的线粒体COⅠ基因皆具较好扩增能力。【结论】引物sfs1-1/sfs1-2、sfs5-1/sfs5具桑粉虱种的特异性,引物sfs1-1/sfs1-2为桑粉虱检测、鉴定的首选引物。

关键词: 桑粉虱 线粒体COⅠ基因 种特异性引物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圆果大赤螨对桑树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环境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圆果大赤螨对桑树害虫朱砂叶螨、桑蓟马和桑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圆果大赤螨对3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经χ2检验,理论值与观测值差异不显著。捕食功能反应参数表明圆果大赤螨对桑蓟马、朱砂叶螨和桑粉虱捕食量差异显著,其最大日捕食量理论值分别为:416.67、222.22、97.09头。圆果大赤螨对猎物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且取食桑蓟马的搜寻效应明显高于朱砂叶螨和桑粉虱。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拟合得出,1头圆果大赤螨对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7.54头、70.49头和27.27头。研究表明,圆果大赤螨对桑树害虫捕食能力依次为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且对3种害虫均具有较强捕食能力,是桑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资源。

关键词: 圆果大赤螨 桑蓟马 朱砂叶螨 桑粉虱 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粉虱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是我国植桑区重要的桑树害虫,在云南植桑区引起危害。针对桑粉虱虫体小,与其他种类粉虱形态相似导致识别困难的问题,基于线粒体COⅠ分子标记进行桑园及周边不同寄主植物粉虱种群鉴定的工作,比较与桑粉虱亲缘关系较近的6种粉虱COⅠ基因序列,设计桑粉虱种特异性引物sfs5-1/sfs5-2,扩增300 bp片段,建立桑粉虱快速分子检测技术。该引物只对桑粉虱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而对烟粉虱、温室白粉虱无扩增效果,且对桑粉虱单头成虫、卵粒、幼虫具有较好扩增能力,表现出桑粉虱种的特异性。该引物灵敏性高,对桑粉虱DNA模板最低检测值为0.15 ng/μL。该检测技术简便、高效,可用于桑粉虱鉴定、苗木调运过程害虫检测、种群迁移扩散监测及防控机制研究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 桑粉虱 COⅠ基因 特异性引物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不同蚕区桑园中桑粉虱种群的遗传分化初步研究

蚕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粉虱(Pealius mori)是云南蚕区主要的桑树害虫之一。对滇南至滇西沿线3个蚕桑区7个采样点的桑粉虱种群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 DNA COⅠ)序列分析,应用Dna SP5.0、Arlequin3.1.1.1、Network4.6软件进行桑粉虱样本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析。在35个样本的mt DNA COⅠ序列中,检测到23种单倍型,其中20种单倍型分别为7个种群独有;总群体的mt DNA COⅠ序列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66,各种群单倍型Hd介于0.700~1.000间;总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747 98,基因流(Nm)为0.17。AMOVA分子变异分析表明桑粉虱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种群内变异小于种群间变异;总群体及各种群间Tajima's D中性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明桑粉虱群体在近历史时期无群体扩张。构建的单倍型UPGMA聚类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桑粉虱单倍型呈明显种群分布格局。依据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滇南至滇西沿线7个采样点的桑粉虱种群因遗传漂变产生了较大遗传分化;桑粉虱mt DNA COⅠ序列单倍型呈现明显的地理区域种群分布格局。

关键词: 桑粉虱 地理区域种群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粉虱的田间消长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桑粉虱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并筛选有效防控药剂。[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连续2年调查桑粉虱在云南省常用栽培品种云桑2号、农桑14号和湖桑32号上的种群发生动态,并以药膜法测定了13种常用杀虫剂对桑粉虱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桑粉虱成虫在4月中旬零星出现并开始增长,7—9月成虫数量大,3个桑树品种的桑粉虱发生量顺序为云桑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13种杀虫剂对桑粉虱成虫室内毒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苦参碱>呋虫胺>吡虫啉>印楝素>吡蚜酮>多杀霉素>噻嗪酮>虫酰肼。[结论]桑粉虱主要发生期为7—9月份,更趋向于云桑2号,可选择使用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毒死蜱、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桑粉虱

关键词: 桑树品种 桑粉虱 发生期 杀虫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粉虱不同寄主植物田间种群主要酶活性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酶活力测定法,比较桑粉虱6种寄主植物(桑树、黄瓜、烟草、菜豆、马铃薯、番茄)田间种群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植物粉虱种群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马铃薯种群最高,烟草最低,且桑树种群与其他种群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羧酸酯酶的活性是番茄种群最高,菜豆种群最低,桑树粉虱种群与黄瓜和马铃薯种群相比差异不显著,与番茄种群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烟草和菜豆种群相比差异显著;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是桑树种群最高,菜豆种群最低,桑树种群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粉虱种群。

关键词: 桑粉虱 寄主植物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酶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园桑粉虱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四川蚕业 2013

摘要:蚕桑是云南的主要产业,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遭受桑粉虱的危害,并有加重的趋势。介绍桑粉虱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桑粉虱 发生规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对桑粉虱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辛硫磷对桑粉虱成虫的毒力及其亚致死剂量作用下桑粉虱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为桑粉虱抗药性研究及杀虫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闪烁管药膜法测定辛硫磷对桑粉虱亚致死剂量LC10、LC30、LC50,玻璃均浆器冰浴提取经过处理的桑粉虱酶液,用BIO-RAD全波长微孔板酶标读数仪测定GST、CarE、AchE。【结果】辛硫磷对桑粉虱成虫亚致死剂量LC10、LC30、LC50分别为0.0090、0.0899、0.4427μg/mL,随着辛硫磷亚致死剂量浓度增大,桑粉虱成虫GST活性显著增大、CarE及AchE活性显著下降。【结论】GST在桑粉虱对辛硫磷的解毒代谢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桑粉虱 亚致死剂量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