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模糊匹配)
3条记录
商品有机肥对黏性红壤团聚体分布、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黏性红壤施用不同有机物料特制的商品有机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团聚体分布、烤烟产质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曲靖市烟区烤烟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100为材料,在云南曲靖红壤上,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化肥常规用量(T1, CK1),以及在配施化肥常规用量70%的基础上,分别配施商品有机肥A(T2)、商品有机肥B(T3)、商品有机肥C(T4),不施肥(T5,CK2)共5个处理。【结果】与处理T1(CK1)相比,T2、T3、T4处理的土壤pH增加0.14~0.31个单位,并提高了烟田土壤肥力,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幅6.47%~42.79%;而施用3种有机肥处理的电导率较处理T1(CK1)显著下降20.03%~26.73%。T2、T3、T4处理的中大粒径团聚体(>5 mm、2~5 mm)含量较处理T1(CK1)分别显著增加69.28%、172.67%、90.89%,粉黏粒(<0.25 mm)含量较处理T1(CK1)分别降低4.61%、13.73%、7.37%。T3、T4处理促进烟株生长明显,其叶面积系数较处理T1(CK1)分别显著增加15.55%和10.60%。与处理T1(CK1)相比,T2、T3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13.19%、9.09%,其产值较处理T1(CK1)分别显著提高25.49%、20.35%。与处理T1(CK1)相比,T2、T3和T4处理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升高,总氮、烟碱含量降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T2、T3和T4处理的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生理利用率较处理T1(CK1)分别显著提高13.48%~27.46%和5.42%~17.81%。T2、T3、T4处理均能促进磷钾肥料吸收利用,以T3处理作用效果最好,T3处理磷素表观利用率和磷素生理利用率较处理T1(CK1)分别显著增加35.44%、36.07%;而T3处理钾素表观利用率与钾素生理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12.16%、13.08%。【结论】商品有机肥替代30%化肥有利于提高耕层土壤pH及土壤肥力,提升烟叶产量和品质,改善烤烟氮、磷、钾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烤烟 土壤性质 商品有机肥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不同冬马铃薯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2个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施氮处理较未施氮处理增产32.9%~117.2%;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块茎产量、施氮纯增收和氮肥贡献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均在N345处理下达最大值,而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施氮处理下云薯902的施氮纯增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贡献率均高于合作88;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云薯902的氮肥效应回归方程为:Y=-0.272N~2+182.15N+27 987(F=124.15**,R~2=0.988 1**),合作88的氮肥效应回归方程为:Y=-0.2 168N2+119.28N+28 807(F=24.09**,R~2=0.941 4**)。马铃薯不同品种间的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利用率存在差异,且不同品种间的最佳施氮量和生产等量鲜薯的氮肥需要量也不同,云薯902和合作88两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29.6和268.5 kg/hm~2,生产1 t鲜薯的氮肥需要量分别为5.64和5.94 kg。因此,在兼顾产量、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下,建议云薯902的适宜氮肥用量为270~329.6 kg/hm~2,合作88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95~268.5 kg/hm~2。

关键词: 冬马铃薯 品种 氮肥用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稻作区氮肥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4个典型生态粳稻区,以广适性的5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对不同稻区产量影响,并分析氮肥利用率及其不同稻区施氮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不同稻区产量,施氮增产率及其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寒冷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产量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其它3个稻区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加所致。生产等量的稻谷氮肥需要量的大小顺序为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不同稻区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氮肥吸收利用率大小顺序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4个稻作区的土壤氮素贡献率在61.10%~66.09%之间,说明各稻作区吸收的氮肥主要来自土壤,通过培肥地力,维持较高的地力水平对稻谷的超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同生态粳稻区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