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大理州烟草疫霉交配型及甲霜灵敏感性研究
《中国烟草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理州烟草疫霉的群体结构和抗药性水平,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含药平板法研究了2013—2014年大理州烟区烟草疫霉的交配型和对甲霜灵敏感性。结果表明,测定的大理州烟区的150个烟草疫霉菌株全部为A2交配型,未发现A1或A0交配型;263个烟草疫霉菌株对甲霜灵的EC_(50)值分布于1.0829~33.6227 mg/L,平均EC_(50)为8.7599±0.0358 mg/L。大理州烟草疫霉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显著,敏感、中抗和抗性菌株在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14.83%、52.85%和32.32%。大理州烟草疫霉在其侵染循环中主要进行无性繁殖,病原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较高,中抗和抗性菌株分布广泛,亟需加快其他新型高效安全替代制剂的筛选和应用。


云南辣椒疫病的分子诊断及其病原菌群体特征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5~2007年分离自云南省辣椒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群体特征进行研究。PCR特异性扩增表明,引起云南辣椒疫病的病原菌是辣椒疫霉。交配型测定显示,234个云南辣椒疫霉菌株由A1、A2和A1A2(自育型)3种交配型组成,以A2和A1A2交配型为主。其中,A2占45.3%,A1A2占43.2%,A1仅占11.5%。大部分产区3种交配型共存,在田间进行有性生殖的可能性很大。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的200个菌株中,甲霜灵敏感菌株是主要菌系,占测定菌株的95.5%,中抗和抗性菌株比例较低,分别为2.0%和2.5%。抗药性菌株的出现与甲霜灵的选择压力有关。云南辣椒疫霉群体组成较为复杂,A1A2交配型可能在云南辣椒疫霉的有性生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群体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


云南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及其群体演替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特征的认识,是控制晚疫病危害的必要前提。【方法】对云南3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群体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马铃薯致病疫霉群体主要由A1交配型组成,番茄致病疫霉全部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总体发生频率较低,分别为3.4%和4.4%。自从2002年以后,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或自育型菌株。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敏感性的离体测定显示马铃薯和番茄上均存在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13.2%、9.4%和77.4%。分离自番茄的甲霜灵抗性菌株比例高于分离自马铃薯的菌株。Ⅰa、Ⅱa和Ⅰb三种mtDNA单倍型被检测到,马铃薯致病疫霉有Ⅰa和Ⅱa两种单倍型,全部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单倍型在群体中的比例为96%,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番茄致病疫霉则为Ⅰa和Ⅰb两种单倍型,“新”、“旧”群体共存。【结论】马铃薯和番茄致病疫霉群体的遗传结构有明显差异;致病疫霉“新”、“旧”群体在云南已发生演替,马铃薯致病疫霉“新”群体已成功替代了“旧”群体;迁移和有限的有性生殖可能在云南致病疫霉群体的演替中担当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交配型 自育性 甲霜灵敏感性 mtDNA单倍型 晚疫病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