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砷形态(模糊匹配)
5条记录
根际-非根际土壤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探究三七生长的根际-非根际土壤中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云南省典型砷污染土壤,以盆栽试验的方式,采用土壤砷形态分级连续浸提法和植物砷形态分级提取法进行研究。结果 (1)根际-非根际土壤(GJ、KM)中各砷形态含量由高到低的总体趋势为:残渣形态砷>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形态砷>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形态砷>专性吸附形态砷>非专性吸附形态砷,残渣形态砷所占比重最大,可达62.79%86.10%。受根部活动的影响,非专性吸附态砷的含量均为根际土>非根际土。(2)三七根部砷的赋存形态为Fr最高,含量为2.417.60mg/kg。FHAc和FHCl虽迁移活性较弱但其所占的比例却不容忽视,最高可达25.85%。(3)根际-非根际土壤中不同砷形态与土壤总砷均呈正相关,其中残渣形态R2=0.976, P<0.01。根际土中活性较强的非专性吸附形态砷R2=0.499, P<0.05。(4)高砷土壤中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间呈极显著相关, R2=0.992, P<0.001。结论中高砷土壤和中度砷土壤非根际土壤中的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相关系数较根际土壤有所升高,具有潜在的砷毒害风险。

关键词: 三七 砷形态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生育期络合型含铁材料对土壤砷的固化作用及稻米安全性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研究络合型含铁材料对土壤中砷的固化效果及其对稻米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云南省不同砷背景值土壤,设置添加不同浓度络合型含铁材料的盆栽试验,采用土壤砷形态分级连续浸提法测定水稻生长不同时期的土壤中砷形态的变化,并监测水稻成熟后籽粒中砷的含量。结果高砷风险组土壤酸可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和可氧化态砷,随着水稻的生长含量出现变化,其中酸可提取态砷和可还原态砷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一般在抽穗期和灌浆期达到峰值,但高砷风险试验组中土壤残渣态砷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低砷风险组土壤酸可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和可氧化态砷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孕穗期或抽穗期时含量最高;且土壤残渣态砷的含量随含铁材料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添加络合型含铁材料浓度为0.10 g·kg~(-1)可以控制低砷风险土壤有效态砷在水稻生育期内的变化,且有降低的趋势,同时可以有效增加残渣态砷的含量,对砷的固化效果明显。且稻米籽粒中砷含量最低,但单独使用含铁材料对稻米籽粒砷含量的降低作用不显著(P>0.05)。

关键词: 水稻 砷形态 生育期 土壤砷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4种砷形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

摘要:目的建立以0.3 mol/L硝酸为提取剂提取大米中4种砷形态(亚砷酸根AsⅢ、砷酸根AsⅤ、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LC-AFS)分析方法。方法在60℃条件下,超声40 min提取大米样品,上清液供LC-AFS测。比较2种提取方法对稻米中4种砷形态的提取效率,并对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4种砷形态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2~0.01μg/mL,加标回收率为89.03%~100.70%,RSD不大于4.36%(n=5)。结论此方法可以在1h时内完全分离大米样品中的四种砷形态,操作简单、灵敏,适用于大米中重金属砷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 大米 砷形态 超声提取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 硝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三七对土壤中砷的吸收运转及形态转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栽培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HPLC-HGAFS)技术,研究了三七产地土壤及植株样品中砷(As)含量及其赋存的化学形态,以及三七对As的吸收运转及形态转化。结果表明,无机态的As(Ⅴ)和As(Ⅲ)是三七种植土壤中的主要赋存形态,且As(Ⅴ)含量远高于As(Ⅲ),约占总量的95%。三七植株中总As的分布规律表现为根条>剪口>主根>叶>茎,说明根部吸收是土壤As进入三七的主要途径;而三七植株中各形态As分布规律因植株部位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As(Ⅲ):叶>根条>剪口>茎>主根;As(Ⅴ):剪口>根条>主根>叶>茎;二甲基砷(MMA):根条>茎>剪口>叶>主根。降低三七种植土壤As的生物有效性,深入研究As(Ⅴ)、As(Ⅲ)和MMA在三七不同部位相互转化的调控机制是缓解三七As毒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土壤 三七 砷形态 吸收运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磷素对药用植物三七吸收砷的微区及形态分布特征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其生长环境受地域、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仅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产量高、品质好。但由于矿业开采、工业生产等因素使得土壤砷的背景值超标,逐渐威胁三七的正常生长及其产品质量。因此,如何降低三七砷污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磷与砷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利用磷与砷在土壤中的拮抗效应,达到控制土壤砷危害的效果。本研究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方法(SRXRF)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相结合对参试三七植株进行分析测定,从细胞微区组织层面揭示药用植物三七在外源磷素作用下吸收As和P的相对含量分布规律和三七植株各部位的砷形态及含量特征,以及各部位的生物转运系数及富集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磷和砷在三七主根部的相对含量荧光分析中保持分布规律一致的特性,说明三七根部吸收磷和砷的点位相同;添加外源磷素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三七各部位三价砷和五价砷的含量,最大降幅达50%,同时可以降低根部对砷的吸收富集系数;试验中仅添加五价砷元素,但在三七植株各部位均检出三价砷,说明三七体内存在着砷还原机制;其中茎部的三价砷的含量均高于五价砷,推测茎是三七体内砷还原反应的主要场所。

关键词: 三七 砷形态 μ-SRXRF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