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磷(模糊匹配)
15条记录
水稻种植在牛粪化肥配施条件下消纳氮的作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摘要:为研究水稻作为湿地植物在防治面源污染方面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设置了4个施肥处理[100%化肥(100%F)、70%化肥+30%牛粪(70%F+30%M)、50%化肥+50%牛粪(50%F+50%M)、30%化肥+70%牛粪(30%F+70%M)],在每个施肥处理中又分别设定水稻种植和无水稻种植(UN)两种处理,以探讨种植水稻对整个体系中的碳(C)、氮(N)、(P)的消纳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种植能够降低盆面水的pH值、化学需氧量(COD)、总(TP)、总氮(TN)浓度,尤其是在70%F+30%M处理下,水稻对COD、TP、TN的减低效果最显著,与无水稻种植相比,其水稻种植条件下分别降低58.16%、65.50%和72.92%.100%F的水稻籽粒和茎叶的P含量最高;70%F+30%M各部分的N含量最高;50%F+50%M各部分的P含量最高;30%F+70%M籽粒的N含量最高,而茎叶的P含量最高.因此,在配施牛粪的情况下,水稻种植可以显著降低盆面水的pH值、COD、TP、TN,稳定土壤中的N含量,同时增加水稻植株中N、P的含量,其中以70%F+30%M处理下水稻的水处理能力及植株N含量最佳.

关键词: 水稻 鲜牛粪 土壤 盆面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粪便中素特征及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利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

摘要: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其中的素含量及组分存在极大差异,因此,了解不同畜禽粪便中的素特征,在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中的素、提高其植物利用率、有效控制其流失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我国不同种类的畜禽粪便素组成不同,同时概述了素在农田系统中的循环路径,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类、作物类群等因素对农田土壤中素转化利用的影响,并提出了利用畜禽粪便要从其还田入手,综合考虑不同畜禽粪便的养分含量,利用合适的土壤素活化剂,以达到农业、生态、环境各方面平衡的利用效果。尤其是土壤酶及解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群落的互作来全面提升畜禽粪便中P素的利用效率,使畜禽粪便中的P真正进入到农田系统中进行循环,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畜禽粪便 生态效应 转化 利用 作物-土壤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对3种牧草的生长效应和氮吸收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以豆科牧草柱花草和禾本科牧草扭黄茅和孔颖草为试验材料,研究适量氮肥的施用对3种牧草旺盛期生长及土壤氮吸收的影响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氮肥比较,氮的施用有利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旺盛期(7-9月)的生长,3种牧草物候期有所延迟,可以提高3种牧草旺盛期绝对生长量,显著增加了孔颖草总生物量和氮吸收量(P<0.05).与未施氮肥对比,施氮(施纯氮120 kg·hm-2)有利柱花草和孔颖草对氮的吸收,显著提高柱花草含氮量和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促进柱花草和孔颖草的生长,提高柱花草和孔颖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提高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与未施肥对比,施(施纯75 kg·hm-2)显著提高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本研究为3种牧草和其他牧草氮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即:适量的氮施用有利3种牧草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3种牧草 生长 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江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氮水平对酸角叶片氮含量及光合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元江及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栽培酸角的土壤氮含量对酸角叶片氮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两个干热河谷区酸角人工林土壤、叶片氮含量及光合参数,并使用4种常用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二项式拟合模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人工林土壤氮含量及氮比存在显著差异,两地土壤氮含量分别为1.205和0.881 g·kg-1,含量分别为0.481和0.177 g·kg-1,氮比分别为2.61和5.49;两地酸角叶片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叶片的氮含量分别为17.28和13.51 g·kg-1,而叶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51和1.18 g·kg-1,叶片氮比也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1.80和11.66; 4个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对两个干热河谷酸角的光响应曲线都有较高的拟合度,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低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而二项式拟合模型在高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因此表观量子效率(α)、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取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数值,元江、元谋两地酸角的数值分别为0.055和0.060、38.921和8.019μmol·m-2·s-1、1.377和0.404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取二项式拟合模型的拟合数值,两地分别为11.073和6.331μmol CO2·m-2·s-1、3223.2和2532.4μmol·m-2·s-1;元江干热河谷的酸角光合作用显著高于元谋干热河谷,两地土壤含量和叶片含量是影响酸角光合作用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酸角 光合参数 光响应曲线拟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藻菌共生固定化斜生栅藻处理猪粪废水的研究

绿色科技 2019

摘要:采用斜生栅藻和木醋杆菌构建藻菌共生系统固定化藻,制备了粒径为1 cm和2 cm的固定化藻,以游离藻作对照,测定了斜生栅藻处理后的猪粪废水的氨氮含量、总含量、总氮含量并计算了去除率;探究了不同粒径的固定化斜生栅藻和游离斜生栅藻对猪粪废水的净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化藻对猪粪废水中氨氮、总、总氮的去除率高于游离藻,且1 cm固定化藻的去除能力更好.说明较小粒径的固定化斜生栅藻对净化畜禽废水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藻菌共生 固定化斜生栅藻 去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养分添加是牧草生产管理的一种重要措施,为探讨施用对豆科牧草生长生产特征及地上—地下资源分配模式的影响。【方法】以优良豆科牧草柱花草为研究对象,设计正常施及不施对比试验,探讨对干热河谷条件下5个柱花草品种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施促使5个柱花草品种平均含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增加柱花草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表明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的促生效果明显;伴随土壤含量的增加,柱花草根冠比减小,表明施导致柱花草对地下的资源分配减少。(2)5个柱花草品种在土壤正常施及不施条件下,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主要呈现为等速生长关系,即5个柱花草品种地上—地下生物量在不同土壤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生长模式,表明柱花草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相较而言,热研7号柱花草及热研13号柱花草对的施用较为敏感,为非低耐受品种。(3)干热河谷气候施、不施条件下,品种水平柱花草的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主要呈现为等速生长关系,但整体水平呈现为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满足ln Umass=ln1.555+0.510ln Bmass,造成生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来自品种的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柱花草具有在正常施和不施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生长模式的适应能力,正常施和不施对柱花草品种间差异的影响大于对品种内的影响;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种植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因而添加可作为干热河谷柱花草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在生产中应对不同的柱花草品种进行筛选,同时设置相异的施栽培措施。

关键词: 养分策略 柱花草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稻油轮作农田流失风险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典型稻油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生物炭(玉米秸秆制备)、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对我国稻油轮作模式农田流失风险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包括常规施用化肥(NPK)、生物炭与化肥配施(NPK+C)、生物炭与化肥减半配施(1/2NPK+C)、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NPK+S)四个处理,通过比较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效含量、作物产量、吸量和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有效、田面水总、可溶性总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施用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直接施用玉米秸秆对土壤、作物和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增施生物炭和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水稻和油菜产量,但对水稻季田面水浓度无显著影响;施用生物炭条件下减施化肥,短期内未造成水稻和油菜减产,却降低了水稻整个生育期内田面水总(TP)和可溶性总(TDP)浓度;各处理水稻季田面水TP和TDP浓度在栽秧后第1 d内达到峰值,4~5 d内浓度迅速降低,7 d之后浓度趋于稳定。在此过程中,田面水TP下降64.2%~79.1%,TDP下降63.1%~82.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为降低稻油轮作农田流失风险,可以考虑在水稻季施用生物炭的条件下减施化肥,并且在水稻栽秧后7 d内控制田面水外流。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秸秆 稻油轮作 田面水

菌根对滇池流域玉米//大豆间作红壤素迁移削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菌根对间作红壤素迁移削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径流模拟试验,选取1.6 m×20 m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设置单作玉米、大豆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能够抑制真菌生长的苯菌灵)和不抑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大豆处理下,抑菌处理增加了径流水中总浓度;无论种植模式如何,抑菌处理均降低了植株根际的菌丝密度,且不同程度降低了根际土壤总球囊霉素的含量。另外,除未抑菌—单作大豆处理外,未抑菌处理增加了≥0.25~2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且土壤总球囊霉素含量以坡地上部较高。在抑菌处理下,间作处理的>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在未抑菌处理下,与单作处理相比,间作处理降低了径流水中总浓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总之,所有处理中,间作—未抑菌处理的径流水中总浓度最低,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的根际菌丝密度最高,未抑菌—单作大豆处理的总球囊霉素显著较高。

关键词: 菌根 菌丝密度 总球囊霉素(TG)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七不同间隔年限种植土壤氮、、钾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三七不同间隔种植年限对土壤氮、和钾元素的影响。方法:对文山州马白、马塘、古木和盘龙4个三七道地产区新土、间隔5年土和连作土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总氮、、钾和有效氮、钾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变化均表现为间隔5年土>连作土>新土;3种间隔种植模式土壤除全氮含量无显著季度变化外,其他三者均呈倒"V"型,含量峰值出现于2010年4月;土壤全钾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但速效钾含量变化表现为新土>连作土>间隔5年土,季度变化规律与速效氮、一致;4个监测地3种间隔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钾及速效氮、、钾含量变化均不同。3种间隔种植模式土壤中全和速效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其他2种元素无显著相关性。新土、间隔5年土和连作土速效氮、、钾比例分别为1:0.4:2.4,1:0.4:1.4,1:0.4:2.0。结论:连作造成了三七种植土壤素的相对富集和钾素的相对亏缺,进而造成的土壤氮、、钾比例失衡为产生连作障碍的诱因之一。加强三七种植土壤氮、、钾最佳比例研究,从而进行配方施肥为消减连作障碍重要手段。

关键词: 三七 连作 平衡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系统恢复后干热河谷植物叶片N、P、K含量及物种优势度的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比恢复区与对照区(干扰区)的植物叶片N、P、K含量、比值及其与优势度的关系,研究了生态系统恢复对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恢复显著降低了植物叶片的N、P含量以及P/K,对K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恢复区内植物叶片N、P、K含量均值分别为10.405、0.604和9.619g·kg-1,比对照区分别下降了16.9%、34.9%和4.7%.恢复区中植物优势度与叶片P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对照区植物优势度与叶片K含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显著.生态系统恢复改变了N、P、K之间标度关系的斜率和截距.而恢复区与对照区同一物种间叶片N、P含量差别不显著.研究区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改变主要是由群落物种替代引起的.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态系统恢复 金沙江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