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菌根对滇池流域玉米//大豆间作红壤磷素迁移削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丽 1 ; 杨继宇 2 ; 贾广军 3 ; 宁东卫 4 ; 夏运生 3 ;

作者机构: 1.云南中医学院社科部

2.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关键词: 菌根;菌丝密度;总球囊霉素(TG);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磷

期刊名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ISSN: 1004-390X

年卷期: 2015 年 V30 卷 06 期

页码: 909-9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菌根对间作红壤磷素迁移削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径流模拟试验,选取1.6 m×20 m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设置单作玉米、大豆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能够抑制真菌生长的苯菌灵)和不抑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大豆处理下,抑菌处理增加了径流水中总磷浓度;无论种植模式如何,抑菌处理均降低了植株根际的菌丝密度,且不同程度降低了根际土壤总球囊霉素的含量。另外,除未抑菌—单作大豆处理外,未抑菌处理增加了≥0.25~2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且土壤总球囊霉素含量以坡地上部较高。在抑菌处理下,间作处理的>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在未抑菌处理下,与单作处理相比,间作处理降低了径流水中总磷浓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总之,所有处理中,间作—未抑菌处理的径流水中总磷浓度最低,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的根际菌丝密度最高,未抑菌—单作大豆处理的总球囊霉素显著较高。

  • 相关文献

[1]毛白杨苗期VA菌根菌与外生菌根菌接种的研究. 李小林,谭静,罗军,胡强,赵忠. 2001

[2]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张丽,贾广军,夏运生,张乃明,刘大会. 2015

[3]不同磷源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和磷吸收量的影响. 戴开结,何方,沈有信,周文君,邓云,张建华. 2009

[4]水稻种植在牛粪化肥配施条件下消纳氮磷的作用. 王春雪,舒正文,李敏,李元,陈建军,祖艳群,王昭,张克强. 2019

[5]畜禽粪便中磷素特征及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利用. 王春雪,王昭,陈建军,李博,祖艳群,李元. 2019

[6]藻菌共生固定化斜生栅藻处理猪粪废水的研究. 毕亚楠. 2019

[7]生态系统恢复后干热河谷植物叶片N、P、K含量及物种优势度的变化. 闫帮国,何光熊,李纪潮,钱坤建,奎建蕊,潘志贤,史亮涛,纪中华. 2013

[8]三七不同间隔年限种植土壤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刘大会,王丽,崔秀明,郭兰萍,金航,朱新焰,杨野. 2014

[9]黄花蒿叶片氮磷钾吸收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韦美丽,陈中坚,黄天卫,孙玉琴,李绍平,谷安宇. 2008

[10]元江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氮磷水平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的影响. 王春雪,何光熊,宋子波,樊博,张梦寅,方海东,王艳丹,史亮涛. 2019

[11]酸性土壤在改良条件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雷宏军,朱端卫,刘鑫,周文兵,洪丽芳. 2004

[12]滇池流域农田氮、磷肥施用现状与评价. 陆轶峰,李宗逊,雷宝坤. 2003

[13]氮磷肥对3种牧草的生长效应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龙会英,张德,曾丽萍,金杰,何光熊. 2019

[14]磷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的影响. 张德,何光熊,龙会英,史亮涛. 2018

[15]氮磷钾硼配施对油菜泌蜜量的影响. 董坤,刘意秋,李华,鲁耀,董艳,龚文,董霞,和绍禹. 2009

[16]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稻油轮作农田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华玲玲,王洪媛,翟丽梅,付斌,盖霞普,胡万里.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