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种子萌发(模糊匹配)
24条记录
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兰科植物种子体积微小且无胚乳,数量巨大,通常一颗蒴果内有上万粒种子。自然状态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只有依赖共生真菌菌丝侵入才能获得,因此高度依赖于共生真菌。兰科共生真菌促进兰花原球茎、幼苗生长发育、帮助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从国内外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的分离鉴定、种类、多样性和专一性、共生萌发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为研究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选育新品种、兰花种植产业化以及次生代谢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共生真菌 多样性和专一性 种子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对咖啡种子萌发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以哥伦比亚、波邦、卡杜埃、卡蒂姆7963等为材料,以25℃处理为对照,4℃低温条件下经历2d后,测量咖啡种子的露白率、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幼苗形态等指标,探究咖啡种子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4℃低温胁迫条件下,品种1的发芽率高于对照,其他品种的发芽率低于对照;种苗生长过程中,弯钩期幼苗株数,品种1、2、5和7高于对照,其他品种低于对照;豆芽期幼苗株数,品种1和3高于对照,其他品种低于对照;两叶苗期幼苗株数和两叶一心苗期株数,所有品种均低于对照。品种1受低温胁迫后,种子活力提高,咖啡幼苗生长受到影响,其耐寒性较好。

关键词: 咖啡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花金钮扣水提液对4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云南新发入侵植物白花金钮扣(Acmella radicans(Jacquin) R.K. Jansen)化感潜力,本研究采用该物种地上以及地下部水提液测定对4种主要伴生物种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 Scop.)、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花金钮扣地上/地下部水提液对三叶鬼针草和胜红蓟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茎长和生物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0.012 5~0.025 g·mL-1时对马唐和虎尾草出现“低促高抑”现象。白花金钮扣地上部水提液对4种伴生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率明显大于地下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率逐渐提高,抑制率总体上依次为根长>茎长>生物量>发芽率。从化感响应指数和综合化感指数对比看,白花金钮扣对胜红蓟抑制率最大,其次为马唐和三叶鬼针草,最差为虎尾草。本研究首次表明白花金钮扣具有的化感潜力可能有助于其入侵和扩展。

关键词: 白花金钮扣 杂草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环境因子对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ens Koch)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纸上萌发和盆钵法,探究温度、光照、水分、盐分和埋深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40℃温度极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速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适萌发温度为22.8℃;在25℃和30℃时,光照可显著促进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其余温度条件下无显著影响;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率与萌发速率随PEG与NaCl处理渗透势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在渗透势-0.2~-1.4MPa下,相比PEG处理,种子的萌发速率在NaCl处理下更高,NaCl处理渗透势在-1.4MPa时的种子萌发速率为0.11;当PEG、NaCl处理的渗透势分别为-1.35MPa和-1.59MPa时,种子几乎不萌发;种子的出苗率随埋深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适宜播种深度为1~4cm。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水分 盐分 埋深 光叶紫花苕 种子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茎泽兰水提物中化感物质的热稳定性初探

江西农业学报 2019

摘要:用超声波水浴法提取紫茎泽兰的地上部分,获得水提物,并用高温进行处理;用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水提物处理小麦和绿豆的种子,采用烧杯-滤纸法进行培养,测定了2种作物种子的最终发芽率、根长、根数和苗高等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水提物对小麦、绿豆均有化感抑制作用,但在相同浓度条件下,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水提物对单子叶植物小麦的化感作用比对双子叶植物绿豆的化感作用更强;紫茎泽兰水提物对小麦种子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对绿豆种子则表现为低浓度下促进而高浓度下抑制;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水提物经高温处理后仍具有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活性与常温水提物相比有所下降,且水提物的浓度越高,其抑制活性下降越显著。因此,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水提物能抑制小麦和绿豆的生长,且提取物中的化感活性成分具有热稳定性。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热稳定性 化感作用 小麦 绿豆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芒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干旱胁迫对芒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芒果萌发期抗旱性机理提供理论参考,为芒果抗旱品种选育打下基础。【方法】以三年芒和马切苏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0(对照)、5%、10%、2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处理对芒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三年芒和马切苏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胚根长、胚芽鲜重和胚芽长均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萌发进程推迟,发芽时间延长。当PEG-6000浓度为20%时,2个芒果品种的种子均未能正常发芽。总体来看,2个芒果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越明显。在相同PEG-6000浓度处理下,马切苏受抑制程度小于三年芒。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鲜重、胚根长、胚芽鲜重和胚芽长均与PEG-6000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干旱胁迫会抑制芒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马切苏较三年芒耐旱性强。

关键词: 芒果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PEG-6000 三年芒 马切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消毒剂处理对紫金龙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

摘要:以紫金龙为材料,研究了1%CuSO_4、0.1%KMnSO_4、1%CH_2O、75%C_2H_6O、10%H_2O_2、0.1%HgCl_2、10%NaClO等消毒剂处理对紫金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H_2O_2消毒的紫金龙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且10%H_2O_2消毒对种子发芽率抑制不明显,是较为理想的表面消毒剂。相反,其它消毒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紫金龙种子的萌发。

关键词: 紫金龙 消毒 种子萌发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下赤霉素对除虫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云南农业科技 2017

摘要:针对除虫菊种子萌发对环境温度要求严格,25℃以上种子萌发抑制严重的问题,本研究开展了赤霉素处理促进除虫菊种子萌发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温20℃条件下,200 mg/L、400mg/L赤霉素分别处理种子48 h,发芽率、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对照;与20℃种子萌发情况比较,25℃高温条件下,除虫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降低了62.33%、99.10%和85.88%;赤霉素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25℃高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赤霉素浓度以及处理持续时间均影响高温逆境下除虫菊种子萌发,高浓度赤霉素、较长处理时间效果明显,400 mg/L赤霉素处理72 h,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最高。

关键词: 除虫菊 高温 赤霉素 种子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对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提取液浓度低于0.05g/ml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各指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取液浓度高于0.05g/ml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幼苗鲜重和干重随提取液浓度的增加急剧降低(p<0.05),并且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延长了种子发芽时间,而对幼苗鲜重和干重影响不显著(p>0.05);高浓度(0.30g/ml)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致使种子失活。统计相关检验表明,紫茎泽兰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均与提取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01),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TTC)、保护性酶(POD,SOD,CAT)和非保护性酶(PPO,PAL)活性均与提取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01)。综合以上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毒作用。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凋落物 提取液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3个地域来源桑种子的萌发率及部分生化性状差异

蚕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桑树的耐盐性机制并筛选耐盐性较强的桑种质资源作为育种材料或直接应用于盐碱地治理,以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海安县3个地区的实生桑种子为材料,调查与测定在1~9 g/L Na Cl溶液胁迫下种子的相对萌发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哈尔滨来源桑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基因POD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sod C的表达特征。3份桑树材料的种子相对萌发率均随盐分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浓度盐分胁迫下以新疆和田来源桑种子的相对萌发率最高;萌发幼苗中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盐分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萌发幼苗中的SOD活性则随盐分胁迫浓度增加持续下降。桑树种子萌发的幼苗中POD1基因及sod C基因转录水平与相应酶活性的变化存在不完全一致性。研究结果再次证实桑树具有在盐碱地治理中开发应用的潜力,并且来源于新疆和田的桑树种子的耐盐性最强,研究结果亦提示不能仅以POD1基因及sod C 2种基因的转录水平判断桑树的耐盐性。

关键词: 桑树 盐胁迫 种子萌发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