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级别麻疯树种子及苗木性状差异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麻疯树种子的利用效率,将云热-1号麻疯树种子分为≥0.60 g/粒、0.50~0.59g/粒、0.40~0.49 g/粒及<0.40 g/粒共4个级别,研究其表观性状、萌发能力及苗木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随单粒种子质量的增加,种子及其组成部分质量、种子及其种仁尺寸、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明显增加,劣质种仁比率则明显下降;质量较大种子的苗木各器官生长量及苗木质量指数明显大于质量较小种子;同一级别较大质量种子的苗木生长优势在不同播种季节也有差异。贮藏后,质量较小种子劣变较快,其中<0.40 g/粒种子贮藏8个月后基本丧失萌发能力。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种内质量小于0.40 g/粒的麻疯树种子不宜留作播种育苗使用。


NaCl胁迫对橄榄种子萌发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对橄榄种子进行胁迫萌发实验,观察其发芽率和发芽后种苗的生长情况,并测定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4个品种橄榄种子对盐胁迫敏感程度。当Na Cl溶液浓度≤0.8%时,4个品种橄榄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但随着Na Cl溶液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吸水受到抑制,淀粉酶活性降低,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4个品种表现不一致。当Na Cl溶液浓度≤0.4%时,4个品种橄榄种子发出的幼苗基本没有影响;但当Na Cl溶液浓度增加时,4个品种橄榄胚根生长停止的临界指数:惠圆Na Cl盐度指数为1.0%;茶橄榄Na Cl盐度指数为1.2%;三方Na Cl盐度指数为1.4%;油橄榄Na Cl盐度指数为1.6%。4个品种盐胁迫敏感度:檀香﹥茶橄榄﹥三方﹥油橄榄。


NaCl胁迫对橄榄种子萌发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橄榄种子进行胁迫萌发实验,观察其发芽率和发芽后种苗的生长情况,并测定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4个品种橄榄种子对盐胁迫敏感程度。当NaCl溶液浓度≤0.8%时,4个品种橄榄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但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吸水受到抑制,淀粉酶活性降低,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4个品种表现不一致。当NaCl溶液浓度≤0.4%时,4个品种橄榄种子发出的幼苗基本没有影响;但当NaCl溶液浓度增加时,4个品种橄榄胚根生长停止的临界指数:惠圆NaCl盐度指数为1.0%;茶橄榄NaCl盐度指数为1.2%;三方NaCl盐度指数为1.4%;油橄榄Na Cl盐度指数为1.6%。4个品种盐胁迫敏感度:檀香﹥茶橄榄﹥三方﹥油橄榄。


丹参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光照、温度、pH值、赤霉素和覆土厚度等条件处理对丹参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丹参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丹参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在适宜的温度下,全光照比无光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对pH值的适宜范围比较宽,在pH值为2~10范围内均可萌发,赤霉素对丹参种子的萌发作用不明显,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1.0 cm,最适贮藏时间为6个月,生产中建议随采随播。


白苞猩猩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苞猩猩草(Euphorbia heterophylla Linn.)对川滇两省干热河谷区的旱坡地果园水果生产和栽培粮食作物(如玉米、甘薯)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探讨了光、温、水等环境因子对白苞猩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苞猩猩草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5~30℃,在高温45℃或低温5℃时不能萌发;白苞猩猩草种子在土壤相对含水量≥10%时即可萌发,并在20%时萌发率达到最大值71.3%;种子破土能力弱,种子位于土壤表层0cm时,出苗率高达80.7%,覆盖6cm以上土层能有效遏制其出苗;12h光暗交替有利于种子萌发;中性或偏酸性、低盐度(0.02mol/L NaCl)环境有利于种子萌发。本研究将为白苞猩猩草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途径。


4种重金属胁迫对工业大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西部林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Zn、Pb、Cu、Cd胁迫对工业大麻种子萌发率、胚根伸长、胚芽生长以及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种重金属胁迫下,低浓度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高浓度会抑制种子萌发和胚根的生长。4种重金属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依次为Cu2+和Cd2+>Zn2+>Pb2+,其中Zn2+和Pb2+在1 000 mg/L浓度时,萌发率仍然达到80%以上;对胚根长、胚芽长和总生物量的毒害或影响作用依次为Cu2+>Cd2+>Zn2+>Pb2+。结果表明,工业大麻种子萌发过程对Pb2+和Zn2+具有较高的抗性,抗性大小依次为Pb2+>Zn2+>Cd2+>Cu2+。


大叶茶种子萌发率及其与生长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生长环境差异对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种子萌发行为的影响,对来自普洱市5个区县的大叶茶种子进行自然干燥脱水,在常温下萌发并进行萌发率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大叶茶种子初始萌发率及脱水后的萌发率都存在差异.5个种源地中,镇沅县的大叶茶种子萌发率最高,初始萌发率为44.0%,脱水后萌发率可达57.3%;孟连县的萌发率最低,初始萌发率为25%,脱水后萌发率可降低至18.7%.经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萌发率的差异与种源地的海拔与温度相关.在5个区县中,镇沅县年均温最低,海拔最高,种子萌发率最高;孟连县年均温最高,海拔最低,种子萌发率最低.总之,生长环境不同可导致大叶茶种子萌发率差异:种源地的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种子萌发率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