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种质创新(模糊匹配)
13条记录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Ⅳ.应用灰色多维度分析法综合评价滇蔗茅F_1育种潜力

中国糖料 2016

摘要:滇蔗茅是一种具有抗锈病和耐旱性的甘蔗野生近缘属植物,为了筛选出具有高抗锈病,并兼具高产、高糖育种潜力的滇蔗茅杂种F1,运用灰色多维度综合评估法,对62份滇蔗茅F1的抗锈病性、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人工接种抗锈病鉴定结果显示,8份F1为高抗锈病。灰色多维度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具有高抗锈病特性的云野09-648、云野09-653、云野09-637、云野09-638、云野09-622、云野09-618分别排名1~6位,与理想品种关联度最大,说明这6份材料兼具高抗锈病、高产及高糖的优良特性,综合性状较好,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潜力。其中排名前3位的材料应作为后续杂交利用的重点,排名第4位的云野09-638可作为高纤维分能源蔗育种亲本加以利用。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F1群体 评价与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及不同地理分布粳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亲本遗传背景狭窄是目前国内外粳稻育种面临的瓶颈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云南及国内外不同地理分布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96份供试材料基于77个SSR标记可以划分为13个亚群,来自云南的125个材料在13个亚群中均有分布,来自华中单双季稻稻作区的材料大部分聚在了第11亚群,来自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的材料大部分聚在了第3亚群,来自台湾的材料大部分聚在第10亚群,来自美国的5个材料分别聚在第1、第4和第11亚群;根据地理分布6大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多重比较和聚类类型分析,云南材料的整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其次是美国材料和华中稻作区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低的是台湾材料;供试材料SSR标记的聚类与其地理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云南不同生态稻作区和不同育种系列粳稻相互关联、但高寒粳稻也有独立成亚群的趋势。该研究为拓宽粳稻育种亲本遗传背景、创制新种质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粳稻 SSR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割手密血缘F_1创新种质的因子和聚类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70份云南割手密血缘F1创新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中8个公因子保留前3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79.35%。第1公因子中载荷值较大的是单产、含糖量、有效茎数、出苗率和分蘖率等性状;第2公因子中起主导作用的性状是茎径和株高两个产量因子;第3公因子只有11月理论蔗糖分起主导作用。以70份创新材料3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为指标,采用系统聚类中的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2.4处,参试材料被聚为10类,其中占参试材料总数50%的第Ⅰ、Ⅳ、Ⅶ、Ⅷ、Ⅹ类材料,表现高产;占参试材料72.8%的第Ⅰ、Ⅱ、Ⅳ、Ⅴ、Ⅵ、Ⅶ、Ⅸ类材料,表现高糖,特别是其中占参试材料38.6%的Ⅰ、Ⅳ、Ⅴ、Ⅵ类材料,11月理论蔗糖分均高于12%;占参试材料总数38.6%的第Ⅰ、Ⅳ、Ⅶ类材料,表现高产、高糖。本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材料,培育高产、高糖创新亲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割手密 种质创新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利用研究Ⅲ.滇蔗茅杂种F1群体的表型变异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8个数量性状和18个质量性状对滇蔗茅杂种F1群体的表型变异、多样性及聚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有效茎、单茎重及糖分;质量性状的叶鞘背毛群与内叶耳形状多样性丰富,根点排列、芽位、茎形、节间性状、生长裂缝等5个性状均表现一致;聚类分析表明62份后代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和10个亚类群.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为杂交后代的筛选及其杂交或回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表型变异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利用研究Ⅲ.滇蔗茅杂种F_1群体的表型变异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8个数量性状和18个质量性状对滇蔗茅杂种F1群体的表型变异、多样性及聚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有效茎、单茎重及糖分;质量性状的叶鞘背毛群与内叶耳形状多样性丰富,根点排列、芽位、茎形、节间性状、生长裂缝等5个性状均表现一致;聚类分析表明62份后代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和10个亚类群。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为杂交后代的筛选及其杂交或回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表型变异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Ⅱ.滇蔗茅F_1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小区产量,有效茎、单茎重、节间长度更适于作为该群体后代材料高产潜力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F1群体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Ⅱ.滇蔗茅F1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小区产量,有效茎、单茎重、节间长度更适于作为该群体后代材料高产潜力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F1群体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I.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1群体构建与SSR分子标记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周期调控技术诱导甘蔗热带种路打士开花,并与滇蔗茅云南95—19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实生苗76株,大田移栽成活62株,成活率81.6%;选用4对引物对获得的62份杂交后代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62份杂交后代全部为真杂种,所选SSR引物对滇蔗茅后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鉴定效率。该杂交组合后代杂种真实率为100%,是目前数量最大的滇蔗茅F1群体。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杂交后代 SSR标记 Erianthus rockii Innovation gerplasm Hybrid progenies SSR mark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Ⅰ.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_1群体构建与SSR分子标记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周期调控技术诱导甘蔗热带种路打士开花,并与滇蔗茅云南95-19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实生苗76株,大田移栽成活62株,成活率81.6%;选用4对引物对获得的62份杂交后代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62份杂交后代全部为真杂种,所选SSR引物对滇蔗茅后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鉴定效率。该杂交组合后代杂种真实率为100%,是目前数量最大的滇蔗茅F1群体。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杂交后代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Ⅰ.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1群体构建与SSR分子标记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周期调控技术诱导甘蔗热带种路打士开花,并与滇蔗茅云南95-19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实生苗76株,大田移栽成活62株,成活率81.6%;选用4对引物对获得的62份杂交后代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62份杂交后代全部为真杂种,所选SSR引物对滇蔗茅后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鉴定效率.该杂交组合后代杂种真实率为100%,是目前数量最大的滇蔗茅F1群体.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杂交后代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