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籼粳分化(模糊匹配)
9条记录
利用SSR分析滇型杂交稻亲本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4个、恢复系31个及其组配的3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籼粳特异引物研究亲本籼粳分化程度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8个位点上,4个不育系均以粳稻血缘为主,31个恢复系总体上偏粳,但含有不同成分的籼稻血缘,其籼性比率Pi为0~27.8%。亲本SSR遗传距离、籼粳差异与杂种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亲本SSR遗传距离与小区产量超父优势等7个性状相关显著;亲本的籼粳分化差异与百粒重超父优势等4个性状显著相关;亲本SSR遗传距离、籼粳差异与小区产量竞争优势相关不显著,说明SSR遗传距离、亲本籼粳分化差异与产量竞争优势无线性关系,但籼粳分化差异适中的亲本杂交,容易得到正向优势极端组合,可从中筛选出杂种优势强的组合。

关键词: 滇型杂交稻 籼粳分化 杂种优势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光壳稻耐低磷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在土壤有效磷6.26*10-6和40*10-6条件下对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40份光壳稻和495份具稃毛稻种(非光壳)进行耐低磷特性比较,初步结论如下:(1)光壳稻的耐低磷强弱与籼粳程氏指数有一定联系,强耐低磷品种主要分布在偏籼和偏粳的中间型陆稻.(2)光壳稻平均耐低磷力显著低于其他稻,耐低磷力由籼至粳到光壳依次递减,呈连续性变异.(3)耐低磷强弱与稃毛有无、籼粳分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核心种质 光壳稻 籼粳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群体籼粳分化的SSR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经测验可区分籼粳品种的19对SSR特异引物对来自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的56个个体进行了SSR分析。19对引物中,有17对(占89.47%)在所有参试个体中仅能扩增出一种带型,而RM18和RM251能扩增出多态带型。RM4等16对(84.21%)引物扩增出的带与籼稻或粳稻特征带相同,其中11个位点偏粳而4个位点偏籼;RM18、RM202、RM205等3对引物扩增出的带型不同于籼稻或粳稻带型。结果表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基因组DNA在所检测的19个位点上,多数位点(89.47%)上个体间无差异,84.21%的位点已有籼粳分化,13.79%的位点仍具有原始性。说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主体比较纯而原始,但已开始了籼粳的分化。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籼粳分化 微卫星标记 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型杂交稻亲本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 10个、相应的保持系 10个和恢复系 38个 ,以及由上述不育系和恢复系组配的 4 0个杂交种为试材 ,研究了亲本材料的RAPD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 ,亲本籼粳差异与产量杂种优势存在抛物线的关系。利用籼粳分化存在一定差异的亲本杂交 ,易得到正向优势组合 ,平均杂种优势较强 ;但并非双亲籼粳分化差异越大越好 ,双亲差异过大则不易获得正向优势组合 ,使杂种优势减弱 ,甚至为负。双亲籼稻成分差值以 12 %~ 16 %为宜

关键词: 滇型杂交稻 籼粳分化 杂种优势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和粳稻品种在RAPD上的遗传差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CSCD

摘要:以 2 7个籼稻和粳稻品种为试材 ,探讨RAPD分子标记在研究水稻籼粳分化程度中的可行性。从 5 0 0个随机引物中可以筛选出 2 3个能扩增出籼稻或粳稻特征带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研究水稻籼粳分化程度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化 RAPD 遗传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型杂交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籼粳分化特点

杂交水稻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用 19个籼粳分化特异性随机引物分析了滇型杂交稻 10个不育系和 3 8个恢复系的分化特点。结果表明 :从所分析的 3 4个籼粳位点看 ,滇型不育系和恢复系以粳稻亲缘为主 ,但都含有籼稻亲缘 ,其中不育系所含籼稻成分在 4%~ 2 4% ,恢复系籼稻成分在 4%~ 3 6% ;按UPGMA法聚类 ,供试不育系和恢复系全部归于粳稻类

关键词: 滇型杂交稻 不育系 恢复系 籼粳分化 RAPD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栽培稻的核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来自12个国家的74份亚洲栽培稻(O,sativa L.)进行了核DNA、线粒体DNA(mtDNA)的RFLP分析和叶绿体DNA(cpDNA)的ORF100(Open Reading Frames 100,开放阅读框架100)的PCR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74个栽培稻品种,除CR147(Bonsaj)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类型较为特殊外,其它73个品种的细胞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均可分为籼粳两种类型,可见籼粳分化是栽培稻核DNA、mtDNA和cpDNA遗传分化的主流,同一品种3个DNA的籼粳属性既有一致的(同型),又有不一致的(异型),但同型是主要的。73个品种中,细胞核与线粒体籼粳属性一致的有61个品种,占84%,细胞核与线粒体属性不一致的有12个品种,占16%;细胞核和叶绿体的籼粳属性一致(即同型)的有58个品种,占79%,两者籼粳属性不一致的15个品种,占21%;线粒体和叶绿体籼粳属性一致的有64个品种,占88%,籼粳属性不一致的有9个品种,占12%。根据栽培稻在3个DNA上的籼粳分化,提出了新的亚洲栽培稻分类体系。

关键词: 栽培稻 核DNA 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籼粳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Ⅰ.形态及酯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分析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元江普野(普通野生稻)栖生地远离栽培稻,生活周期属多年生野生稻,套袋自交后代不分离,酯酶同工酶 EST-X 位点分析显示为纯合型普野。多数形态特征分析属典型普野,未见明显的籼粳分化。同工酶分析结果则不同。酯酶上偏籼,过氧化氢酶上则偏梗。两种同工酶上表现不一致似乎表明,元江普野具有籼粳分化的可能性。元江普野在酯酶上接近南亚与东南亚普野,其过氧化氢酶又类似中国其他各省的普野,使它在追溯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元江普通野生稻 形态 同工酶 籼粳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镰刀谷是否另一类中间型的思考

西南农业学报 1990

摘要:1987年我们报道了在过去一般认为籼稻的有稃毛的镰刀谷(Sickle—shaped rices)中,有相当一部分应划为粳稻,其代表品种为西亚的Vomsiab,Sadri,Firooz和Basmati系统。随后又发现这一类型的稻种中无论籼粳,在和典型籼粳杂交时大都结实不高。这一事实对于追溯籼粳两亚种的分化是值得重视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先就部分结果汇报如下。 和籼型镰刀谷比较,粳型的特点为(1).穗颈伸出度长,(2).穗轴第一、二节间的长度常常超过3厘米,(3).酚反应多为负反应,(4).稃毛介乎籼粳之间而略偏粳,(5).叶面无叶毛,(6).酶谱多接近粳稻。

关键词: 镰刀谷 籼粳分化 中间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