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绿茶(模糊匹配)
7条记录
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残留检测质量控制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食品与机械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一批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基体标准物质。方法:以绿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喷洒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样品经粉碎、过筛、均质、装瓶,通过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后,由3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确定量值,并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的量值分别为(0.185±0.019 7),(0.207±0.046 6) mg/kg,k=2,置信区间为95%。结论:研制出的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基体标准物质足够均匀,足够稳定,定值结果可靠。

关键词: 绿茶 联苯菊酯 氯氟氰菊酯 基体标准物质 制备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中三唑磷和茚虫威农药残留的不确定度评定

茶叶通讯 2022

摘要:为降低绿茶检测过程中的基质效应,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试验采用在茶树上喷洒三唑磷和茚虫威农药制备得到阳性样品,并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制备得到成品茶后进一步粉碎、过筛、分装后得到绿茶中三唑磷和茚虫威基体标准物质共100瓶,每瓶10 g。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基体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较好,在4℃、20℃和40℃温度下模拟不同运输环境下的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在14 d内稳定性较好,12个月内在20℃温度下较稳定。通过多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为三唑磷0.317±0.027 mg/kg、茚虫威0.572±0.029 mg/kg。

关键词: 绿茶 农药残留 基体标准物质 不确定度 三唑磷 茚虫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基体标准物质制备

化学分析计量 2022

摘要:介绍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基体标准物质制备过程.在茶树上喷洒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农药,鲜叶经采青、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后制成绿茶,然后粉碎混匀,得到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均满足要求.经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毒死蜱的标准值为0.295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27(置信区间为95%,k=2);唑虫酰胺的标准值为0.373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23(置信区间为95%,k=2).该绿茶中毒死蜱和唑虫酰胺满足基体标准物质的要求,可用于绿茶检测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绿茶 毒死蜱 唑虫酰胺 基体标准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制作绿茶的适制性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筛选出适制绿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丰富优质绿茶品种种质资源,以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8号、14号、15号、17号、18号和20号为参试对象,对其所制绿茶进行品质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8号的品质表现最好,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48.0%。15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2%;茶多酚含量最低,为22.4%;感官评审总分较低,为86.2分。17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73%。感官评审总分为8号>20号>14号>18号>15号>17号。6个材料都具备绿茶适制的明显特征,其中,新材料8号汤色最好,新材料18号香气最佳,新材料20号滋味最优,制成的绿茶品质较好,新材料15号和新材料18号品质尚可,而新材料17号制成的绿茶品质稍逊。

关键词: 大叶种 茶树 绿茶 适制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DNA提取方法及分子鉴定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绿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绿茶总DNA,试验表明,所采用改进的CTAB微量提取DNA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绿茶总DNA,1.0g茶样DNA含量在101~498μg/g之间,平均249μg/g。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绿茶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有效地区别不同的绿茶产品,为进一步研究绿茶分子鉴定技术提取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绿茶 DNA提取 ISSR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DNA提取方法及分子鉴定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摘要:[目的]为绿茶产品品质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绿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绿茶总DNA。并利用所得绿茶DNA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绿茶产品进行鉴定。[结果]所采用改进的CTAB微量提取DNA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绿茶总DNA,1.0g茶样DNA含量在101~498μg/g之间,平均249μg/g。采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有效地区别不同的绿茶产品。[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绿茶分子鉴定技术提取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绿茶 DNA提取 ISSR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茶业战略转移的思考

西南农业学报 1988

摘要:中国历来以栽培小叶茶为主,忽视大叶茶,致使茶叶外销量日趋下降。小叶种绿茶味淡,沏泡时间长,不能适应消费者的多种需要。现今世界市场的茶叶消费90%是红茶,大叶茶及其所制成的红茶味浓,可快速冲泡,具市场竞争力,必须从战略上转向大叶茶、红茶和红碎茶,才能振兴我国茶业。云南大叶茶生境广阔,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是发展大叶茶的最适区。茶业战略转移要由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全国规模上实施,包括研究和提出发展大叶茶的理论,制定经济和技术政策,建设茶叶经济生态园以及争取各方面的资助和开发广泛科技协作与技术交流等,以促进大叶茶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叶茶 红茶 绿茶 茶叶战略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