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茶谷蛾(模糊匹配)
3条记录
茶谷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生物安全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茶谷蛾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类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茶谷蛾触角上共分布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hm氏鬃毛(2种亚型)、鳞形感器、刺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4种亚型)、舌形感器。【结论】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雌雄蛾感器种类相同,但在感器亚型和数量上,雄蛾多于雌蛾。研究结果将为茶谷蛾通讯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茶谷蛾 触角 扫描电镜 感器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害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了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叉角厉蝽对不同虫龄茶谷蛾都有捕食作用,总体呈现出若蝽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量大于高龄幼虫,成蝽对高龄幼虫的捕食量大于低龄幼虫;对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对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a/Th)最强(30.2886),日最大捕食量(1/Th)最大(28.6588头)。对不同虫龄茶谷蛾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了叉角厉蝽密度、不同虫龄茶谷蛾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该蝽的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田间控害试验表明:4~5龄若蝽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5~6龄幼虫,在第7 d时,对1~2龄幼虫的防效达42%;成蝽对3~4龄幼虫的防效较好,在第7 d时达到47%。

关键词: 叉角厉蝽 茶谷蛾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茶园茶谷蛾的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syr.是云南茶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属局部爆发性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准确识别和防控该虫,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茶谷蛾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该虫在云南全年发生4代,在茶树成龄和老叶片上用虫丝和虫粪构筑成虫苞取食.卵散产或卵粒排列成卵块,卵块多为条形或椭圆形;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条件下,卵期7~10 d,平均9.3d;幼虫期26~35 d,平均33.1d;蛹期分别为9~17 d,平均13.9 d;雌成虫发育历期5~11 d,平均8.3d,雄成虫发育历期1~6 d,平均4.2d;化蛹时间集中在16:00-20:00之间,成虫产卵期可持续1~7d,成虫羽化高峰为17:30-20:30;观察到雌蛾产卵量19~168粒,平均达96.7粒.雌雄蛾触角有明显区别,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为双栉齿状.研究结果可为茶谷蛾的田间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茶谷蛾 为害状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