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荔枝(模糊匹配)
22条记录
分子标记在荔枝和龙眼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因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等诸多优点而成为新型遗传学研究的工具,进而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在荔枝和龙眼的亲缘关系、DNA遗传图谱构建、真假杂种鉴别、QTL定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对近年来分子标记在荔枝和龙眼上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分子标记在荔枝、龙眼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分子标记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关键词: 老挝 西瓜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中20种登记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解决荔枝中20种登记农药多残留的同时快速检测问题,建立并优化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荔枝中7种杀虫剂和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荔枝全果样品经80%乙腈水溶液提取后,用石墨化碳黑(GCB)净化,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采用Extend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正负离子交替模式采集,多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20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峰面积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20种农药在荔枝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9.8%之间,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该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荔枝样品中20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荔枝 杀虫剂 杀菌剂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荔枝龙眼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分析与建议

现代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荔枝和龙眼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标准的制定情况,保障我国荔枝龙眼产业的发展,该研究以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为依据,结合我国农药在荔枝龙眼上的登记情况,分析了我国荔枝龙眼上农药MRLs标准现状,并按农药类别列出了MRLs、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和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统计显示,GB 2763-2021中涉及荔枝龙眼的农药MRLs有133项,涉及农药品种125个,其中推荐有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的限量有109项,在我国登记有效的限量有33项。对比GB 2763-2019,新增限量标准53项,增长率达到66.25%。此外,新增了方法标准3个。但是,基于荔枝龙眼的农药监测数据,荔枝龙眼上MRLs以及检测方法标准仍需继续补充,加快荔枝龙眼上的MRLs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荔枝龙眼上的MRLs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仍需加快。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20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anger测序技术的云南荔枝园蠹虫种类初步鉴定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摘要:荔枝作为云南乡村振兴重要产业之一,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种植生态环境多样化,病虫害的种类也随之增加。近几年在云南荔枝主要产区陆续发现蠹虫为害,调查荔枝蠹虫为害情况并鉴定其种类,对云南荔枝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5点取样法,针对云南荔枝5个主要产区蠹虫为害程度以及为害状进行调查,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生理小种初步鉴定。结果发现,5个产区均有不同程度蠹虫为害,为害状与长蠹科昆虫为害状相似。经NCBI数据库比对,初步将本次调查的蠹虫鉴定为2属3种,分别是双棘长蠹属侧突双棘长蠹(Sinotylon perforans)、双棘长蠹(Sinoxylon anale)和长蠹属槲长蠹(Bostrichus capucinus)。

关键词: 荔枝 Sanger测序 双棘长蠹 侧突双棘长蠹 病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崖州硬皮豆对荔枝园土壤及其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Macrotyloma uniflorum‘Yazhou’)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和荔枝园未间作两种模式的土壤样品,测定其理化性质,并进行了16S rRNA扩增子测序分析。在荔枝园间作‘崖州’皮豆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3.9%,23.9%,41.7%和60.4%,说明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能够改善土壤的养分水平。荔枝间作‘崖州’硬皮豆模式能够提高分解有机质的Bryobacter的相对丰度,且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Bathyarchaeia是该模式下独有的相对丰度大于1%的微生物群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值、全钾、全氮和有机质是该模式下影响土壤微生物门水平的主要理化因子。综上所述,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会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促进有机物分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对荔枝园的环境条件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关键词: 荔枝 间作 ‘崖州’硬皮豆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荔枝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考

中国热带农业 2023

摘要:云南荔枝栽培历史悠久,高原山地气候多样性、绿色生态、质优味美是高原特色荔枝产业发展不可复制的优势。荔枝产业是云南脱贫地区、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面对云南荔枝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机遇,对云南荔枝产业现状与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考等进行梳理、总结,以期推动云南荔枝产业优质高效、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云南 荔枝 乡村振兴 提质增效 发展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荔枝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掌握云南荔枝病虫害发生种类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精准防控荔枝病虫害,于2019—2021年在云南省5个荔枝主栽区采用实地调查、专题调研的方法,全面调查荔枝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并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对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荔枝常见病害7种,以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和荔枝叶斑病为害为主;虫害31种,以荔枝蒂蛀虫、荔枝蝽、吸果夜蛾类为害为主。5—8月是荔枝蒂蛀虫、荔枝霜疫霉病、吸果夜蛾类害虫和荔枝蝽集中发生时期,4—9月是荔枝炭疽病集中发生时期,3—9月是荔枝叶斑病集中发生时期。目前,3—9月是云南荔枝主要病虫害集中发生时期,该时期是云南荔枝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

关键词: 荔枝 云南 病虫害种类 为害情况 发生规律 圆形分布统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引进荔枝品种果实品质的筛选

热带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丰富云南干热河谷地区荔枝品种类型,助力果农丰产增收,分析了2个引进荔枝品种的果实品质.通过高接换种的方法引种试验,观察记录参试品种的物候期、果实性状及果实品质等情况.结果表明:'新球蜜荔'与'玉谭蜜荔'的糖酸比、平均单果重和可食率均优于对照品种;'新球蜜荔'与'怀枝'均在7月中旬成熟,'玉谭蜜荔'6月下旬成熟,'妃子笑'6月中旬成熟;'新球蜜荔'平均单株产量(23.1 kg)略高于原产地(22 kg),'玉谭蜜荔'平均单株产量(25.34 kg)低于原产地水平(30.5 kg),'新球蜜荔'、'玉谭蜜荔'平均单果重、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均高于原产地水平.'新球蜜荔'和'玉谭蜜荔'高接换种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

关键词: 荔枝 果实品质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在'褐毛荔'上嫁接后的果实综合性状比较

中国热带农业 2020

摘要:以2年生'褐毛荔'荔枝实生苗为砧木,嫁接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试验结果显示: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表现为嫁接亲和性好,树体枝梢生长良好,易成花,果实性状稳定.在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中MS78与MS48的果实大(平均单果重分别为30.18g和34.06g),可食率高(73.42%和71.31%),核重率小(4.24%和9.38%),甜度值高(18.81和16.04);而其他7个新品种(种质),果实大小不一(平均单果重13.34~16.94g),可食率较低(48.46%~59.55%),核重率较大(14.39%~31.16%).因此,在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中MS78和MS48的果实性状优于其他7个新品种(种质),若在云南热区以砧木品种为'褐毛荔'推广引入的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则优先选择新种质MS78或MS48.

关键词: 荔枝 新品种(种质) '褐毛荔' 嫁接 果实 综合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