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铵硝比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的影响,以3年生盆栽高山杜鹃粉精灵为试验材料,单一氮源处理为对照,采用盆栽方式,研究5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供应(铵硝比例分别为T1:100∶0,T2:75∶25,T3:50∶50,T4:25∶75和T5:0∶100)对其营养生长期侧枝生长、光合特性、代谢酶活性及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下粉精灵不同生长期侧枝干物质积累量、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有所差异,以侧芽萌发期T3处理侧枝干物质积累量最高,T2处理在嫩侧枝期、侧枝半木质化期的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侧枝半木质化期,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磷含量,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片Fe元素吸收量以T1处理最高,Mg元素吸收量以T5处理最高。此外,在不同生长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嫩侧枝期酶活性最高。综上,不同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粉精灵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有所差异,且混合氮源处理较单一氮源处理更有利于促进侧枝生长,以铵硝比例75∶25促进侧枝生长及提高养分积累和光合效能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筛选适合高山杜鹃生长发育的氮素施用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云当归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中药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云当归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以及氮、磷、钾、钙、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为云当归的丰产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云当归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0 d田间取样一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当归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后期干物质转移到根部;0~40 d云当归处于返青时期,植株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少;40~120 d是植株快速生长期,100~160 d是云当归根的快速膨大期,干物质向根转移,根质量持续增长.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在12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2416.58 mg/株、319.00 mg/株、1849.02 mg/株,钙、镁元素吸收量在14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425.84 mg/株、129.42 mg/株.云当归对5种元素的吸收量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元素吸收比例为氮:磷:钾:钙:镁=18.67:2.46:14.29:3.29:1,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当归返青期生长缓慢,养分需求较少,应少施肥;40~120 d是快速生长期,也是肥料吸收和利用的关键时期,此时要及时追施氮肥、钾肥满足生长的营养需求,磷肥以基肥施用为宜;100~160 d是根的快速膨大期,钙、镁肥吸收量最大,应增加钙、镁肥的施用,以利形成较高产量.


云木香干物质及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规律
《中国现代中药 》 2021
摘要:目的:研究云木香不同时期干物质及氮、磷、钾、钙、镁营养素积累与分配规律,为云木香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移栽后第1年生的云木香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5 d田间取样1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木香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根部呈直线上升,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缓苗后50 d为返青期,养分吸收量较少。75~125 d为快速生长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膨大期,在125 d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1 395.90、205.03、1 311.33 mg/株;150 d时钙、镁吸收量最大,为682.54、155.88 mg/株。云木香对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木香返青期应少施肥;快速生长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肥料利用最大效率期,施肥以氮、钾和钙肥为主,肥料使用应少量多次;钾肥早施;中后期主要施用速效钙、镁、磷肥。


不同树龄的紫鹃茶树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以2、3、6、12龄期的紫鹃茶树为材料,对不同龄期紫鹃茶树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树冠不同层次枝叶以及茶树修剪物、采摘新梢和落叶中N、P、K、Ca、Mg等5种元素养分浓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紫鹃茶树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树冠不同层次枝叶中N、P、K、Ca、Mg养分浓度分配从高到低均表现为上层(1~10 cm)>中层(10~20cm)>下层(20 cm以下),需求量趋势为N>K>Ca>Mg>P;各营养元素养分浓度变化趋势不同,落叶中N、P、K、Ca、Mg养分浓度在2龄期至12龄期随树龄增长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在6龄期时最大;修剪物中N养分浓度在2龄期至6龄期随树龄增长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到12龄期又减少,P、K、Ca养分浓度变化趋势与落叶中的一致,Mg养分浓度在2龄期至12龄期随树龄增长而增大;茶树新梢中N、P、K、Ca、Mg养分浓度随树龄变化不明显。


不同问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林茶间作模式下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为茶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对照,不同间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材料,对其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的茶叶新梢N、P、K、Ca、Mg、S、Cu、Zn、Fe、Mn、Mo等元素含量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趋势和大小不一致.在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茶叶新梢均增加的元素是K、Ca、Mg、Fe,减少的元素是P、Mn.[结论]3种间作模式增强了茶树新梢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了茶叶品质.
关键词: 茶树 间作 营养元素 变化 新梢 tea tree intercrop nutrient element change new shoot


营养元素的使用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 2012
摘要:以马铃薯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对N、P、K、Ca、Mg 5种元素的缺失、适量和加量而影响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状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元素的用量对组培苗的初生根时间影响较小,无明显差异;不同品系的脱毒组培苗对各种元素的需求量不同,总的来说,P、Ca、Mg的加量使用能够促进组培苗的生长;各种元素的缺失和加量对组培苗的黑尖、分枝等不良性状的影响以及对组培苗的有效叶片数、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株高等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品系间差异。因此,建立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快繁体系要根据繁育品系的不同,使用相应的优化培养基,这样既能减少马铃薯组培苗生长过程中的黑尖、分枝和苗弱等现象,又能促进生根和有效叶片的形成,保障和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质量。


不同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林茶间作模式下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为茶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对照,不同间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材料,对其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的茶叶新梢N、P、K、Ca、Mg、S、Cu、Zn、Fe、Mn、Mo等元素含量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趋势和大小不一致。在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茶叶新梢均增加的元素是K、Ca、Mg、Fe,减少的元素是P、Mn。【结论】3种间作模式增强了茶树新梢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了茶叶品质。


不同营养元素对三七生长的影响研究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03
摘要:目的 通过缺素营养液培养,了解三七生长的必需元素及在缺乏不同元素时的缺素症状。方法根据三七组成元素测定结果,选择其中主要的12种,配制成14种不同的缺素营养液,水培一年生三七植株一年。结果 经过一年的定期观察,三七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发育及症状特点,在缺N、K、Ca、Mg、B及全缺时植株容易死亡,特别是在缺K、Ca时表现为很快死亡。结论 N、K、Ca、Mg为三七的主要特征元素,在缺乏该几种元素时三七生长严重受阻;其次,在全缺的条件下,种苗依赖种子提供养分生长的临界期为2个月左右。


云南烟草专用肥的微量元素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2001 CSCD
摘要:施肥是烤烟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 ,烟叶产量和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肥是否合理。通过对几种烤烟专用肥的水溶态营养元素的研究 ,为烤烟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