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食品安全指数法评估云南豇豆农药残留风险
《中外食品工业 》 2024
摘要:豇豆作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食物,其农药残留风险广受关注。基于2022-2023年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豇豆不合格数据及风险检测的数据,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对云南省豇豆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磷杀虫剂农药和三唑类杀菌剂农药风险大;基地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克百威IFS值远大于1,说明杀虫剂这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克百威是豇豆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流通环节中阿维菌素等4种农药的IFS值远大于1,有一定的风险。通过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评估提供有益借鉴,进而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元谋冬早蔬菜(豇豆)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调查豇豆整个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白粉病、病毒病、斑潜蝇、豆荚螟、蚜虫)的发生情况,初步发现不同的物理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害方面的作用存在差异,同时结合豇豆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综合评价了物理防治在控制豇豆病虫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网防区与自然控制区相比,对斑潜蝇的防效达83.9%,对豆荚螟、蚜虫的防效高达100%,并且有效地预防了病毒病的发生,防效达95.5%,但由于网防区的增湿增温作用,白粉病危害较黄板区、灯防区严重;黄板区与灯防区在降低成虫虫口基数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平均每天黄板诱虫71.8头/块、杀虫灯80.5 G/台(金龟子和夜蛾分别占62.5%、34.3%),并且有效地保护了各种天敌,在豇豆上的防效也较为理想.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相比,网防区(39 537元/HM2)>黄板区(33 270.0元/HM2)>灯防区(30 567.0元/HM2)>常规区(24 640.5元/HM2).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